一點靈明六不收,照然何用更凝眸。
個中消息人難委,獨有虛空暗點頭。
別離心軟。爭似交情淺。去路愁腸千百轉。回首高城天遠。斷雲零雨西樓。落霞孤鶩南州。應把歸期約定,忍教劃損搔頭。
柱下固能官老子,漆園亦可祿莊周。
鶴林不仕知何意,快取青氈趁黑頭。
海虞城外經旬泊,狼五山前信宿留。
六計西來思撓楚,三軍左袒欲安劉。
龍光夜吐雌雄劍,魚尾朝銜甲乙舟。
今日南風催掛席,浪花飛雪打船頭。
地近峰胝俗慣游,不知絕景冠吳州。
從今合與名山等,左轄題詩翠嶺頭。
江逢九派人將別,猿到三聲月為秋。
不知相見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頭。
倚天翠壁夾黃流,傴僂哎啞挽上舟。
今古英雄愁絕處,夕陽籌筆驛東頭。
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
老衰勝少夭,閒樂笑忙愁。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
貧食官倉不自由,強扶衰病坐荒郵。
送迎不是祠官事,偶見青山急下頭。
香閣繽紛可自由,艷姿狼藉倩誰收。
鉛華有恨空辭輦,羅綺無情宛墮樓。
流出御溝春脈脈,迷來仙洞水悠悠。
風光遞轉尋常事,可奈年年送白頭。¤
得酒終日醉,都忘醒後愁。
往來狂走馬,直過皖山頭。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蹤跡平生馬少游,功名外物等虛舟。
不多飲酒常成醉,自在吟詩只遣愁。
已幸一帆離錫邑,更寬兩日到杭州。
曉來忽見盤門塔,疑是西湖大佛頭。
人家落落墮荒丘,碑帶苔痕獨字留。
博陸脊樑扶日月,中郎名筆法春秋。
一抔誰下尋墳馬,片石今供礪角牛。
惟有斜陽閒照管,肯隨鴉影上螭頭。
楚天落日暮雲浮,痛飲狂歌不覺愁。
醉眼山光似鄉曲,怎知身在漢江頭。
亦知壺子不死,敢問老聃所游。
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頭。
莫言西蜀萬里,且到南華一遊。
扶病江邊送客,杖拏浦口回頭。
老去此生一訣,興來明日重遊。
臥聞三老白事,半夜南風打頭。
封卻拄杖頭,結卻布袋頭。
大家團欒頭,赤眼火柴頭。
嗄,正是冤家共聚頭,
不妨頭上更安頭。
西風一葉未為稠,積雨寒添客思秋。
試以物情觀燕壘。可無心事寄菟裘。
硯何堪辦三錢水,竹豈能逾十稔樓。
真是先生有歸興,不應如我雪盈頭。
弟北兄南競傚尤,鄴中半鄴半青州。
身份家裂無全理,終使遼東送二頭。
溪友相呼上釣舟,藕花菱葉思悠悠。
好詩已在前山寺,寫放參寥石井頭。
漢字頭的釋義
頭〈名〉
(形聲。從頁,豆聲。頁,人頭。頭在戰國時期才出現,首出現較早。本義:首)
同本義 [head] 本指人的頭部,後也泛指各種動物的頭部
頭,首也。--《說文》
苞頭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頭容直。--《禮記·玉藻》
左頭奉之。--《儀禮·士相見禮》
殺人者刎頭。--《公羊傳》注
王購子頭千金。--晉·干寶《搜神記》
將子頭與劍來。
系向牛頭充炭直。--唐·白居易《賣炭翁》
舉頭望明月。--唐·李白《靜夜思》
低頭思故鄉。
又如:頭直上(頭頂上);光頭(剃光的頭;頭上沒有戴帽子);頭大(形容遇到困難頭昏腦脹的樣子
頭(頭)tou
⒈腦袋,人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體的最前部分:~顱。特指頭髮:梳~。
⒉物體的頂端、前端或事情的起點、終點:山~。車~。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開初的:~號。~班。~等艙。~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裡走的是她。
⒌為首的(多用於貶義):~領。~兒。把~。盜竊~子。
⒍方面:他們幾個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臨~。
⒏物品的殘存部分:粉筆~。布~兒。
⒐量詞。指牲畜、像頭的、不定數量等:五~豬。四~蒜。百來~。
⒑詞尾(讀輕聲):石~。拳~。苦~兒。有看~。在上~。放外~。看後~。
⒒[頭角]〈喻〉青少年的氣概和才華:初露~角。
⒓[頭銜]指官銜、學銜等。
⒔[頭緒]事情的條理:此事已有~緒。
⒕[頭腦]
1腦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腦。
2要領,門路:這件事還沒有摸著~腦。
3首領:她是這兒的~腦。
────────────────—
頭tou 1.名詞後綴。接於名詞性詞根之後。 2.名詞後綴。接於動詞詞根之後。 3.名詞後綴。接於形容詞詞根之後。 4.方位詞後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