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官從秘省,署職在藩維。多故長疏索,高秋遠別離。
天寒泗上醉,夜靜岳陽棋。使府臨南海,帆飛到不遲。
圍合洮州敵未知,煙雲初散見旌旗。
忽驚漢將從天下,始恨羌酋送死遲。
照水容雖老,登山力未衰。
欲眠先命酒,暫歇亦吟詩。
且喜身無縛,終慚鬢有絲。
回頭語閒伴,閒校十年遲。
鵲鏡容消只自知,碧雲黃葉動離思。
閒愁紫袖衫前色,舊恨青春樹上絲。
《子夜》有情新樂府,傷秋多病送歸辭。
江頭八月西風起,寥廓天高鳥度遲。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漸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貳卿園沼壓關西,上相篇章絕景宜。
舊日宮牆流水過,至今苑地畫圖知。
孤花春去猶臨岸,野蔓晴來欲佔籬。
荀令鳳凰池更好,不須游旆此遲遲。
扶羸十日候行期,瓜葉初生荷滿池。
別袖難禁須進酒,離情未足更題詩。
飛鸞渡口還家後,老鼠梯前到闕時。
士論民謠如繳日,甘泉直上豈容遲。
衛羊車懸,長卿駟馬姿。
天嫌太端正,神乃減風儀。
飲冰俾消渴,斷谷皆清羸。
越僧誇艾炷,秦女隔花枝。
自能論苦器,不假求良醫。
驚殺漳濱鬼,錯與劉生隨。
昨日已如虎,今朝謁荀池。
揚鞭入王門,四面人熙熙。
青桂任霜霰,尺璧無瑕疵。
回塵卻惆悵,歸闕難遲遲。
色映堋雲爛,聲迎羽月遲。
燕子簷花黃鳥枝,鴛鴦溪水碧天絲。
連宵挈酒臨高閣,幾寺分燈看古碑。
草聖獨傳章帝法,畫山偏妒漢宮眉。
今年閏喜逢新夏,添得春眠一月遲。
寂寞雲深地,山空葉落時。
自憐為隱僻,莫恨月來遲。
陰井生秋早,明河轉曙遲。
西掖歸來後,東林靜者期。遠峰春雪裡,寒竹暮天時。
笑說金人偈,閒聽寶月詩。更憐茶興在,好出下方遲。
九九之年逢降慶,生年生日同時。金花紫誥鬢銀絲。乞身香火地,日戲老萊衣。渾捨集成千歲會,子孫三世庭闈。共將春酒祝金卮。蟠桃三月暮,莫怪看花遲。
晨起梳頭忽自悲,鏡中親見數莖絲。
從今休說龍泉劍,世上恩讎報已遲。
何處難忘酒,舟行不進時。
漫流迷縴道,數日誚篙師。
近樹久猶見,遠山都未移。
此時無一盞,吾意亦紓遲。
父子相傳履制奇,青絲細軟合時宜。
聲隨鳴佩君王識,影落飛鳧太史知。
泥滓乍離歸隱計,香雲才振上升期。
年來弊屣無心棄,卻笑干將補較遲。
綺霞初結處,珠露未晞時。
寶樹寧三尺,華燈更九枝。
亭亭方自喜,黯黯卻成悲。
欲作處煙散,猶憐反照遲。
小小茅茨隱翠微。橋平雙手弄漣漪。好風還動去年枝。得雨疏梅肥欲展,人家次第有芳菲。惜花恰莫探春遲。
表鉺計已決,艱難人盡非。
猶煩使者斧,往載師臣旂。
萬事本無事,一移無不移。
因書漢三府,鳥盡木為遲。
漢字遲的釋義
遲
(形聲。本義:慢慢走)
同本義。泛指慢 [walk slowly;slow]
遲,徐行也。--《說文》
遲,緩也。--《廣雅》
廢徹不遲。--《詩·小雅·楚茨》
行道遲遲。--《詩·邶風·谷風》
遲歸有待。--《易·歸妹》
陵遲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遲徐(緩慢);遲滯(緩慢阻滯)
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slow;obtuse]
料事同而遲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遲。--《漢書·杜周傳》。註:「謂性非敏速也。」
遲疑;猶豫 [hesitate to]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
遲 chi
1緩慢:行動~緩。
2比規定或合適的時間靠後:推~、~到早退。
3姓。
【遲暮】指人的晚年。
【遲效肥料】所含養分必須經過微生物分解轉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其見效遲緩而後效長,適於作基肥。包括大部分有機肥料及溶解度小的無機肥料。
【遲疑】拿不定主意:~不決。
【遲滯】(流通)緩慢:河水~。
────────────────—
遲(遲)chi
⒈緩慢:~緩。~ ~不走。
⒉晚:~到。~熟。
⒊不靈敏:~鈍。
⒋長久:~久而不相及。
⒌[遲疑]猶豫不決。
⒍[遲明]黎明,天快亮的時候。
⒎[遲暮]〈喻〉衰老,晚年。
⒏[遲早]
1早晚。
2或早或晚。
────────────────—
遲zhi 1.等待。 2.比及,等到。 3.想望,希望。 4.接待,招待。 5.副詞。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