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供養,好修行。
拂袖便去,也不多爭。
利輕則義重,利重則義輕。
利不能勝義,自然多至誠。
義不能勝利,自然多{上分下心}爭。
喬木聳下翠,好鳥鳴嚶嚶。
豈不愛吾廬,感此求友聲。
獨酌歌停雲,懷人淚如傾。
昔我柴桑翁,五柳貧亦榮。
今予富千樹,況有野艇橫。
鱸魚亦可膾,如此夜月明。
誰諧彼蒼意,澗谷敦孤惸。
青山只依舊,沽酒尋前盟。
矯首雲帽人,兩臂羽欲生。
故人來不來,盤俎無人爭。
來日書雲節,新陽歲月更。
泥牛光影亂,石女肚膨脝。
迤邐蛇吞甕,相將虎眼橫。
春風一陣至,敢與百花爭。
閒居蓄百毒,救彼跛與盲。
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橫。
區區效一溉,豈能濟含生。
力惡不己出,時哉非汝爭。
道是生薑樹上生,不應一世也隨聲。
暮年受用堯夫語,莫與張程幾個爭。
鬢毛寧與化工爭。
茅舍荒涼舊固陵,漢王城對楚王城。
徐州煙火連豐沛,天下還來屋角爭。
地隔三家市,天私半日晴。
桔槔緣壁掛,襏傍堤行。
裡婦驚歌管,田奴竊酒鐺。
每來賓主熟,野席不勞爭。¤
丈夫十八九,膽氣欺韓彭。報仇不用劍,輔國不用兵。
以目為水鑒,以心作權衡。願君似堯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馬誇弓矢,然後致得人心爭。
古者吾夫子,曾稱三鑲名。
後來秦失鹿,劉項死相爭。
醉卓寒筇傍水行,漁翁不會獨吟情。龜能顧印誰相重,
鶴偶乘軒自可輕。簪組百年終長物,文章千古亦虛名。
是非得喪皆閒事,休向南柯與夢爭。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心嚴內主役群形,百體欽承順令行。
若失所思隨欲動,反為形役自紛爭。
新歲連朝喜遇晴,宜人宜谷最關情。
郊原尚覺春光薄,市井先傳米價平。
趁暖飛蟲生滅易,向陽征雁去留輕。
北門冷掾無公事,閒看官梅野柳爭。
屈指何人共此行,涼風佳月可憐生。
天教兩足為吾用,城市山林勿與爭。
春雷不發蟄,秋雷不收聲。
向無一日雨,今無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閃閃揚目睛。
雷公與雨師,自取號令明。
舒慘由上天,誕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問下土耕。
雖然屋瓦爛,還有地菌生。
損彼以益此,誰能較人情。
堯時不無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堯仁,往往見於羹。
猶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雖努力,豈將雷雨爭。
野花無數不知名,白白紅紅俱賦情。
縱使不蒙姚魏賞,雨開風落亦何爭。
廓虛田地絕蓁荊,望斷玉堂冰鑒平。
素色依稀雲擁耒,練光片段月分耕。
意為衲子延筇履,力丐檀那助飯羹。
將見金牛笑相喚,叢林氣像不多爭。
一毫頭許便爭衡,蠻觸尋兵決死生。
山隱等閒收至寶,卻無人共老夫爭。
漢字爭的釋義
爭
(會意。金文字形,上為「爪」(手),下為「又」(手),中間表示某一物體,像兩人爭一樣東西。從又,義同。本義:爭奪)
同本義 [contend;vie;strive]
爭,彼此競引物也。--《一切經音義》引《說文》
爭所有餘。--《墨子·公輸》
幾隻早鶯爭暖樹。--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民爭負薪。--《資治通鑒·唐紀》
人爭鬻之。--明·劉基《賣柑者言》
如:爭座(爭座次;爭高低);爭立(爭奪王位);爭國(爭奪君位);爭惡(爭奪險要之地);爭標(爭奪優勝);爭重(爭奪帝位、王權)
辯論;爭論 [argue;dispute]
爭者事之末也。--《國語·越語》
爭(爭)zhēng
⒈奪,力求得到,互不相讓:~奪。~取。~先。~氣。~鬥。力~。為國~光。公平競~。激烈競~。
⒉不同意見相辯:~執。~辯。~論。~長論短。
⒊〈方〉欠,差:~十元錢。
⒋怎麼(多見於〈古〉詩詞曲中):~奈。~不。~知曉。
────────────────—
爭zheng 1.通"諍"。諍諫;規勸。 2.通"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