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夢遊何地?分明禹廟傍。
不嫌村餉薄,但愛野蔬香。
筍市連山塢,菱歌起夕陽。
一蓑元所樂,枉道嬾衣裳。
西湖日日可尋芳,樓上憑欄意未忘。
斫取荷花三萬朵,作他貧女嫁衣裳。
閶門曙色慾蒼蒼,星月高低宿水光。
棹舉影搖燈燭動,舟移聲拽管弦長。
漸看海樹紅生日,遙看包山白帶霜。
出郭已行十五里,唯銷一曲慢霓裳。
聞有宮袍賜,翻令閨意傷。
良人在行伍,只待妾衣裳。
深閨秋色早,中婦倚流黃。
寒杼傳聲切,殘絲結縷長。
壁間聞促織,錦上見鴛鴦。
斷綆金刀疾,拋梭玉釧忙。
芙蓉叢出朵,蓮子簇依房。
緯密經雙引,文回字幾行。
卷縑纏別緒,移軸轉離腸。
窗外烏啼夜,簾前雁帶霜。
愁魂縈綺穀,清淚滴縹緗。
星斗斜將盡,支機動未央。
張彄乘月影,完匹續燈光。
竇女思千里,天仙妒七襄。
莫辭閨力苦,邊塞待衣裳。
紫煙斂翠碧天長,柳陰旌旗午尚霜。
一朵彩雲擎瑞日,光華盡在舜衣裳。
裁成御服進君王,霧縠雲綃疊雪香。
卻效葛覃躬節用,不忘澣濯舊衣裳。
風流陣罷更迷藏,偷入離宮伏御床。
卻向紫薇深處覓,眼花搴著聖人裳。
商量秋思是寒螿,將息荷花得早涼。
五嶺從來說炎熱,朝來已怯葛衣裳。
不剃頭多日,禪來白髮長。合村迎住寺,同學乞修房。
覺少持經力,憂無養病糧。上山猶得在,自解衲衣裳。
詩史久不作,此游清興長。
看山到湘水,隨雁過衡陽。
醉裹關河在,吟余草木香。
九歌流落年,想為一沾裳。
晴景應重陽,高台愴遠鄉。水澄千室倒,霧卷四山長。
受節人逾老,驚寒菊半黃。席前愁此別,未別已沾裳。
青冥不盡海茫茫,一望蓬瀛去路長。
秋信解憑詩客寄,春心長為楚魂傷。
縈迴四望山如畫,興廢千年木已蒼。
直使台傾荊棘滿,聞琴何用涕沾裳。
瑤峰獨立倚空蒼,雲去雲來兩不妨。
旋逐春寒生苑樹,更隨晴日度宮牆。
玉皇居處重樓擁,太史占時五色光。
若與山龍同作繪,也須能補舜衣裳。
江如曉天淨,石似暮霞張。征帆一流覽,宛若巫山陽。
楚客思歸路,秦人謫異鄉。猿鳴孤月夜,再使淚沾裳。
雲居之陽,其水洋洋。
有美一人,霞衣月裳。
祕苑群芳歇,仙橙瑞實黃。
根非淮枳變,味冠禹苞嘗。
宮掌遙分露,卿雲別護霜。
金垂枝杪重,星隱葉中光。
土效無偏色,天吹不斷香。
臨觀回羽葆,交薦停瑤觴。
給客誰矜蜀,論都謾記穰。
堯仁均異賜,休氣滿簪裳。
萱草秋已死,歲暮有嚴霜。
落日渭陽明,涕淚濺我裳。
兩朝出入有輝光,五夜疏鐘漏未央。
萬樹宮花歌寶扇,千門御柳映明璫。
心如碧草生金輦,身是紅雲近玉皇。
一樣人間明月色,慣於天上聽《霓裳》。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嚗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飢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漢字裳的釋義
裳
(形聲。從衣,尚聲。本義:下衣)
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不是褲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飾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黃裳元吉。--《易·坤》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詩·邶風·綠衣》
制芰荷 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楚辭·離騷》
整頓衣裳起斂容。--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裳衣(裳與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泛指衣服 [dress]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樂府詩集·木蘭詩》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裳shang
⒈[衣裳]衣服。
────────────────—
裳chang
⒈遮蔽身體下部的裙子,〈古〉裙子的一種:綠衣黃~(衣:上衣)。
────────────────—
裳cheng 1.古代稱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見"裳裳"。 4.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