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雨暗天涯,越鳥巢翻何以家。
嶺上萬松都斫盡,西湖新路欲排叉。
輿紼暗風沙,丹旌映晚霞。
吏人營殯殮,童僕著衰麻。
襲蔭無遺嗣,招魂有外家。
重來恐迷處,記取路三叉。
一徑直,二周遮。
遼天射飛鶚,平地摝魚蝦。
堪笑秘魔巖不會,見人一味只警叉。
九陌淒風戰齒牙,銀杯逐馬帶隨車。
也知不作堅牢玉,無奈能開頃刻花。
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台前日暖君須愛,冰下寒魚漸可叉。
雪滿江城酒不賒,閉門那患出無車。
未容踏凍尋梅萼,應喜臨風見柳花。
炭重烏銀爭曉市,蔬挑翠羽荷鄰家。
何人正下紅蓮幙,大嚼蒸羊手更叉。
瓜蔓緣籬竹,蘆芽刺岸沙。
橫陂浮雁鶩,古道暗桑麻。
適遇扶犁叟,同休織屨家。
村童亦可念,喚客手吒叉。
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
若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
看看,普濟拄杖子,
化作天龍夜叉。
十年江上無人問,兩手今朝一度叉。
籐葉常懸四五葩,閒隨方罫過鄰家。
西廂托疾東廂假,南寺聽經北寺茶。
蝶老花闌如倦客,天清雲薄似飛紗。
姬衫典盡瓶猶餒,學把緡錢托畫叉。¤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雪埋老屋無薪賣,晨起謀炊自毀車。
覓飽預期千頃麥,破慳先試一春花。
便營野屐尋茶戶,更約綈袍當酒家。
處士只今宜姓賈,壁間但沒掛錢叉。
戲搖微縞女鬟鴉,試咀流酥已頰車。
歷亂稍埋冰揉粟,消沉時點水圓花。
豈能舴艋真尋我,且與蝸牛獨臥家。
欲挑青腰還不敢,直須詩膽付劉叉。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斗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天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院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等亭畔路三叉。
已分酒杯欺淺懦,敢將詩律斗深嚴。
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
敗履尚存東郭足,飛花又舞謫仙簷。
書生事業真堪笑,忍凍孤吟筆退尖。
九陌淒風戰齒牙,銀杯逐馬帶隨車。
也知不作堅牢玉,無奈能開頃刻花。
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台前日暖君須愛,冰下寒魚漸可叉。
風前泣燈影,日下泣霜花。
鍾信忽然動,屋陰俄又斜。
悶中聊度歲,夢裡尚還家。
地獄何須問,人間見夜叉。
登庸局面變,報復念頭差。
貶削村夫子,褒崇笑夜叉。
若木昏昏末有鴉,凍雷深閉阿香車。
摶雲忽散簁為屑,翦水如分綴作花。
擁帚尚憐南北巷,持杯能喜兩三家。
戲挼弄掬輸兒女,羔袖龍鍾手獨叉。
神女青腰寶髻鴉,獨藏雲氣委飛車。
夜光往往多聯璧,白小紛紛每散花。
珠網纚連拘翼座,瑤池淼漫阿環家。
銀為宮闕尋常見,豈即諸天守夜叉。
寄聲三足阿環鴉,問訊青腰小駐車。
一一煦肌寧有種,紛紛迷眼為誰花。
爭妍恐落江妃手,耐冷疑連月姊家。
長恨玉顏春不久,畫圖時展為君叉。
舉起竹篦子,如何便道家。
秘魔巖不會,隨後便擎叉。
漢字叉的釋義
叉
(指事。小篆為「又」(即手)上加一點,指出叉手的動向。本義:交錯,交叉)
手指相交錯。也泛指一般的交錯、交叉 [cross]
叉,手指相錯也。--《說文》。段註:「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間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全唐詩話》
又如:叉手
刺;扎取 [stick;work with a fork;fork]。如:叉了一槽乾草;叉魚
叉
古代的一種兵器,頭有分杈 [cha,a weapon in anciant China,which the end is forked]
紅漆了叉。--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叉 chā
1一端有長齒、另一端有柄的器具:~子。
2同。用叉取東西:~魚。
3形符號,一般用作錯誤或作廢的標誌。又見chǎ;cha。
────────────────—
叉 chǎ分開成叉(chā)形:~腿站著。又見chā;cha。
────────────────—
叉 cha劈叉。體操、武術等的一種動作,兩腿向相反方向分開,臀部著地。又見chā;chǎ。
────────────────—
叉chǎ分開,張開:~開。~著腿。
────────────────—
叉chā
⒈相交,交錯:~腰。~手。~著腳。
⒉一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岐的扎取器具:鋼~。魚~子。三齒~。
⒊用叉扎取:~雞肉。~蛋糕。~著吃。
────────────────—
叉cha擋住,卡住,堵住:汽車太多,~住了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