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風寒已早來,隔牆俄見赤雲堆。
並頭兩樹長相倚,屈指三春始得開。
曲水少年誰復探,公門今日要兼栽。
莫言結實供人啖,破核還堪作藥材。
西導岷源闊,南浮楚望開。
弄珠嫌蚌隱,投璧讓蛟回。
岸翠山煙逼,波紅日影來。
萬艘徒擾擾,誰是濟川材。
萬物迎春兔目開,亭亭圓影覆莓苔。
孤根信得全身地,可待山中養不材。
桓溫將死謝安起,霍氏初除魏相來。
誰與聖君安大業,巍巍廊廟可無材。
冶長倦縲紲,韓安歎死灰。始驗山中木,方知貴不材。
皎皎銀河夜氣開,眾星重喜見三台。
白麻詔自日邊下,紫府人從春際來。
身被玉階新袞繡,手調金鼎舊鹽梅。
鯫生頌德無他望,顧與菁莪樂育材。
剖符舒子國,蠟屐皖公台。
恨不從山簡,欣然見老萊。
功名身已老,交舊首空回。
早晚依劉去,朝廷不乏材。
仙家種此充朝食,葉葉枝枝造化力。去年見時似鶴高,
今年蕭騷八九尺。不同矮檜終委地,定向晴空倚天碧。
好期逸士統貞根,昂枝點破秋苔色。尋思凡眼重花開,
寧知此木超塵埃。只是十年五年間,堪作大廈之宏材。
百五天長甚雨回,祖筵離思冷如灰。
騁辭睢苑繁雲散,拄頰西山曉氣來。
草色不須爭去袂,花光正欲傍迎醅。
相君臥鎮群英集,一府翹然用楚材。
耒耜見於易,聖人取風雷。
不有仁智兼,利端誰與開。
神農後稷死,般爾相尋來。
山林盡百巧,揉斲無良材。
地逢平處亦縈迴,不是逃兵底肯來。
坡上一祠猶姓蔡,山前當路盡通台。
高巖童去收桐子,鄰縣人過問藕栽。
忽見深衣老儒者,清時不信少遺材。
華胄兮天隨故家,清名兮應庵再來。
窮教兮佛隴精華,逃禪兮蘇州思獃。
愛梅兮冰雪襟懷,結茅兮泉石亭台。
搜吟兮西湖巧裁,好客兮東合大開。
樂歸隱兮百鳥銜花,屍淨土兮九蓮奪胎。
瞻遺像兮瑤林瓊樹之葩,挺孫枝兮雕樑畫棟之材。
復寄滿瓢去,定見空瓢來。若不打瓢破,終當費酒材。
嶺頭無復一人來,漁店收燈戶不開。
松氣滿山涼似雨,海聲中夜近如雷。
擬披醉發橫簫去,只寄鄉書與劍回。
他日有人傳肘後,尚堪收拾作詩材。
遲日滿高台,書囊雲錦開。
梅蒸陽氣透,林隱景光回。
尚究千神恍,高吟萬惡摧。
慇勤能啟秘,須仗出群材。
鬥雞擊劍鄴王台,萬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
門掩雨余苔,時因看竹開。
客閒棋響罷,犬吠履聲來。
雲冷埋琴薦,花繁近酒杯。
高情與幽思,只是覓詩材。
省戶沈沈奉秘齋,通宵簫唱九天來。
如愚默坐將何比,維斗虛名本不材。
龍角輝春,蛾春驚曉,夢闌金翠屏開。異芬薰室,風送蕊仙來。玉女擎香沐浴,人間世、洗徹凡埃。梅開後,留花醞染,清味俗難猜。東君,尤雅愛,傳香芳畹,香發庭陔。寧馨滿尊前,喜奏瑤台。便好紐為佩王,瀛洲路、同賞蓬萊。蟠桃宴,從今曼倩,三騁奇材。
滿目斕斑布地來,春風驚見錦灰堆。
菜根作苦終嫌咬,茗葉浮香為撥開。
何處兔葵嗟競掇,昨朝馬藺悔多栽。
傳聞此種番邦致,用向中華亦楚材。
酴醾玉簪春色秋光遞往來,憑闌數尺土高堆。
翠搖釵股風吹墮,玉削簪頭露濯開。
山谷詩中那忍摘,唐昌觀裡合求栽。
花容清麗人爭愛,誰向周書問梓材。
漢字材的釋義
材
(形聲。從木,才聲。本義:木材,木料)
同本義 [timber]
材,木梃也。--《說文》
五曰材貢。--《周禮·太宰》
駕而乘材。--《國語·晉語》。註:「橫木也。」
無所取材。--《論語》。鄭註:「無所取於桴材。」
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莊子·人間世》
材樸委積兮。--《楚辭·九章·懷沙》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與器物)
泛指原料、材料 [material]
飭化八材。--《周禮·太宰》。註:「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
其材足以備器用。--
材 cai
1木材。泛指可以直接做成成品的東西:木~、鋼~。
2棺材。
3資料:教~、素~。
4有才能的人:人~。
【材積】木材體積。以立方米為計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