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因今夜雨,憶著故山涼。
野水循除急,修筠出屋長。
螢光侵蕙帳,鼠跡亂書囊。
豈不念歸去,懷哉方絕糧。
百斛明珠米在倉,沉香火底捻銀簧。
人生行樂那須許,多少邊兵未有糧。
客中忽忽又重陽,滿酌葡萄當菊觴。
謝後已叨新聖旨,謝家田土免輸糧。
黃茅連霧雨,此地久荒涼。
月出嵎夷邇,江通渤澥長。
改官非謫宦,到邑是還鄉。
海上遙聞說,歸人已裹糧。
有問冬來事,京師出大黃。
貪他一粒粟,失卻半年糧。
未駕青鸞返帝鄉,三江七潭路茫茫。
看山看水無程數,漁艇為家芡作糧。
客中忽忽又重陽,滿酌葡萄當菊觴。
謝後已叨新聖旨,謝家田土免輸糧。
臨寰宇,恭已巖廊。屬意在耕桑。愛民利物,德邁陶唐。躋俗盡淳龐。開千畝、帝籍神倉。舉彝章。祗祓壇常為農事祈祥。涓辰行禮,節物值春陽。罄齊莊。明德薦馨香。宮禁邃,嬪妃並御侍,穜稑獻君王。中闈表率,陰教逾光。帳殿靄熉黃。梐枑設、翠幕高張。慶雲翔。樽罍陳酒醴,金石奏宮商。神靈感格,歲歲富倉箱。慶明昌。行旅不繼糧。
王師北伐如宣王,風馳電擊復土疆。
中軍歌舞入洛陽,前軍已渡河流黃。
馬聲蕭蕭陣堂堂,直跨井陘登太行。
壼漿簞食滿道傍,芻粟豈復煩車箱?不須絕漠追敗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時康,千年萬年無饋糧!
爛柯人去隔存亡,一局棋終愴故鄉。
想得山中絕煙火,松花松子當乾糧。
嗟故歲,夏旱復秋陽。十雨五風皆定數,千方百計為災傷。小郡怎禁當。勞拊字,惠露洽丁黃。田舍炊煙常蔽野,居民安堵不離鄉。祖道免糧。
士而志於道,誰雲不自量。
山海雖崇深,行者尚梯航。
況復我固有,本根先混茫。
渺然一微塵,猶足鑄虞唐。
隨遇得真樂,何適非道常
回首觀世間,汩沒誠可傷。
余豈不知耶,駑馬戀豆糠。
春林聽鳴鳥,秋壁聞啼螿。
是心如死灰,妄念不復猖。
持此欲求交,滿目都倀倀。
邇來得吾人,宿願欣已償。
文字果超詣,聖門早升堂。
視彼俗學流,一一癡與狂。
所為雜霸下,未可語皇王。
與君期戮力,起廢針其肓。
相將入山中,采薇以為糧。
河西昨夜見牛郎,說道天田未大穰。
八萬三千修月戶,多將玉屑當乾糧。
六出夫何甚,經旬散野堂。
喜心翻作厭,瑞物恐為殃。
歲晚思新火,天寒望太陽。
荒村風雪裡,賴有隔年糧。
畟畟良耜,我田既藏。
土膏其動,在日載陽。
執事有恪,於此中邦。
農夫之慶,棲畝餘糧。
仲明我友一肝腸,愛子慇勤出妙方。
病後藥囊朝壁壘,老來貝葉是資糧。
至治發聞惟聲香,播厥臻穰穰。
農夫之慶歲其有,禾易長畝倉箱。
時和物阜粟滋茂,嘉生駢穗來呈祥。
自今以始大豈美,行旅不用齊餱糧。
此身閒一日,足使百憂忘。
城外天能大,山中地許涼。
喧呼經妓舫,寂靜憶僧房。
薄暮歸窮巷,誰家正絕糧。
秋風吹客客淒涼,君欲還鄉我憶鄉。
山好真登秦望處,石橋偏拾禹餘糧。
路窮山百轉,雲擁木千章。
蕞爾人間世,蕭然古道常
龍神森拱衛,旱魃走祈禳。
地遠齋廚薄,重來剩裹糧。
漢字糧的釋義
糧
(形聲。從米,量聲。本義:旅行用的乾糧;行軍作戰用的軍糧)
同本義 [provisions]
糧,谷食也。--《說文》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訓。糧乃行者之干食。」
則治其糧與其食。--《周禮·地官·廩人》。註:「行道曰糧,謂糒也。」
共其資糧屝屨。--《左傳·僖公四年》。註:「糧謂米粟,行道之食也。」
兵精糧多。--《資治通鑒》
又
多載資糧。
贏糧而景從。--漢·賈誼《過秦論》
又如:糧仗(糧草和兵器);糧台(清代經理部隊糧餉軍需的機構)
引申指穀類;糧食 [grain]
在陳絕糧。--《論語·衛靈公》。釋文:「糧,鄭本作粻。」
糧(糧)liang
⒈可吃的穀類、豆類等:~食。干~。雜~。軍~。民有餘~。
⒉農業稅:踴躍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