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姬封人子,弄影愛朝日。
晉國始得之,泣涕甘首疾。
憂危與安樂,一生誰能必。
同床食芻豢,乃悔沾襟失。
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
咄這野狐精,鼻孔都打失。
聖賢何常施,所遇有伸屈。
曲士守一隅,欲以齊萬物。
喪非不欲富,言為南宮出。
世無子有子,誰敢救其失。
內無是實,外有是名,
小人故矜。外無是名,
內有是實,君子何失。
賜帖不知其幾,而今猶其一。
四印之錯出,百年之湮鬱,
神呵鬼護,見此遺物。
嗚呼,經固先德之所寓,
而匪止於絕世之名筆。既軼而猶此繡質,
子孫守之謹勿失。
今朝正月一,萬事從頭吉。
和氣暖如春,世味甜如蜜。
日月往復來,光陰不相失。
一從負圖與負舟,天公閟之居靈湫。
重瞳胼手久不作,蒼苔古木兩漠漠。
朝來石磴鱗鱗濕,如覺蜿蜒為人出。
甘霖未甦焦卷多,相候吳雲莫相失。
殘蟬古路無人跡,瑟瑟西風已三日。
杜門卻掃處一室,顛倒筆硯理書帙。
平生但恐辜吟筆,薄宦雲浮奚固必。
客來相與入詩律,一葉庭柯恍如失。
東馬嚴徐,名籍甚、西京人物。誰不羨、伏蒲忠鯁,演綸詞筆。雅意中朝今小試,二年東郡弦風跡。數中興、循吏兩三人,公居一。溫詔趣,還丹闕。傾睿相,方前席。看雲台登踐,論思密勿。超覽堂中遺愛在,幾人同戀津亭別。顧倦游、雲路僕登仙,心如失。
閒中望廬阜,稜層翠如櫛。
所恨身重累,莫學飛舉術。
遠眺曉雲障,橫截山半出。
其下瞰蒼流,其上爍紅日。
奇譎千萬狀,雲行自徐疾。
江風忽西吹,雲氣轉頭失。
王氣初不限中華,至性未嘗根六籍。
門閭節行世所欽,父子忠孝天應惜。
連環解玉理堅緻,老蚌剖珠光的礫。
伯也執鳳萬人敵,血染征衣歸不得。
空留明鏡照孤鶯,妾顏如花心如石。
發雲漸茲無絲白,蓬首何曾御脂澤。
北堂手植忘尤草,幸有斑衣可娛老。
不須遺使寄富歸,兒無遠志歸來早。
事親日短當愛日,只今三年已素薔。
宰予衣錦殊未安,溫峰絕裾非小失。
瞿塘險為三峽門,兩岸束急洪濤奔。
十丈江船萬斛力,一篙失勢原無根。
前船才過後船出,蜀商來往無虛日。
君不見人間行路難,咫尺風波永相失。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
回潭石下深,綠筱岸傍密。2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3
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晚照,中坐興非一。4
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5
太守登車時,我病不能出。
遙期玩海棠,度險馬屢叱。
唯畏行邁遲,惡欲及春日。
何為愛此花,曾非桃杏匹。
生紅濃復淺,瘦蔕修且密。
湖傍幾十樹,雕盤擁新漆。
酒傾琉璃盆,月上歡未畢。
縣官同遠宦,簿領無督詰。
刻意詠芳菲,追補李杜失。
薰艾割蜜房,荷鋤掘吳術。
誰烹彌明鼎,來薦維摩室?厚味不臘毒,上藥能愈疾。
今夕風月佳,良會不可失。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嶼出。
回潭石下深,綠篠岸傍密。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
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返照,中坐興非一。
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少無宦情,有箕穎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辭。
伊昔家臨淄,提攜弄齊瑟。
置酒飲膠東,淹留憩高密。
此歡謂可終,外物始難畢。
搖蕩箕濮情,窮年迫憂栗。
末塗幸休明,棲集建薄質。
已免負薪苦,仍游椒蘭室。
清論事究萬,美話信非一。
行觴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華屋非蓬居,時髦豈餘匹?中飲顧昔心,悵焉若有失。
夜夢上嵩山,獨攜藜杖出。
千巖與萬壑,遊覽皆周畢。
夢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
既悟神返初,依然舊形質。
始知形神內,形病神無疾。
形神兩是幻,夢寤俱非實。
晝行雖蹇澀,夜步頗安逸。
晝夜既平分,其間何得失?
元氣無根株,地脈有斷絕。
日月互吞吐,雲霧自生滅。
楚妃結幽想,巴客答清吷。
寧知莽蒼中,不假巨鰲力。
勢閱南紀浮,思隨西風發。
形影寄孤舟,吾道成鴂舌。
笑談正凌傲,俯仰不逼側。
每與景物會,未省歡娛畢。
疊翠晚愔愔,墮黃秋的的。
魚龍負贔贔,獨鳥去不息。
曠原眇周抱,異境超慌惚。
徑度萬頃空,忽得一拳碧。
稍稍雞犬近,依依鐘梵夕。
推門月微墮,煮茗香初歇。
衣裳識霜信,瓶缽了禪悅。
事定心源清,夢迴斗柄直。
周遊興欲盡,長往計未決。
出門更回首,沙水盪虛白。
美哉神禹功,已矣三苗國。
山川長不朽,愚智俱可惜。
神交正冥冥,指點空歷歷。
慎勿語俗人,桃源恐相失。
讀君老宵詩,一讀三太息。
君方未第時,憂民真懇側。
直筆誅縣官,言言虹貫日。
縣官怒共訕,移文加誚斥。
君笑答之書,搞辭如天直。
旁觀爭吐舌,此士勇無匹。
今君已得官,一飯必念國。
民為國本根,豈不思培植。
其如邊事殷,賦役煩且亟。
虎營間二千,鳩工日數百。
硬土燒熾窯,高崗輿巨石。
山骨慘無青,特皮腥帶赤。
羸者頳其肩,饑者菜其色。
憔悴動天愁,搬移驚地脈。
吏號鷹隼如,攫拏何顧惜。
交炭不論斤,每十必加一。
量竹不計圍,每丈必贏尺。
軍則新有營,誰念民無室。
吏則日飽鮮,誰憫民艱食。
州家費不貲,帑藏空儲積。
間有小人儒,旁獻生財策。
大帥令龔黃,豈願聞此畫。
夏潦苦不多,秋旱勢如炙。
願君在莒心,端不渝疇昔。
蔡人即吾人,一視孰反瘠。
築事宜少寬,紓徐俟農隙。
至如浮屠宮,底用吾儒力。
彼役猶有名,何名屍此役。
君言雖慫恿,帥意竟縮瑟。
同年義弟兄,王事同休戚。
相辨色如爭,相與情似暱。
余言似太戇,有君前日部。
責人斯無難,亦合受人責。
我既規君過,君盍砭我失。
漢字失的釋義
失
(形聲。從手,乙聲。表示從手中丟失。小篆字形。本義:失掉;丟失)
同本義 [lose]
失,縱也。--《說文》。段註:「在手而逸去為失。」
失得勿恤。--《易·晉》
故人情不失。--《禮記·禮運》。註:「猶去也。」
君子不失足於人。--《禮記·表記》。註:「失其容止之節也。」
掌國中失之事。--《周禮·師氏》。註:「失,失禮者也。」
塞翁失馬,今未足悲。--魏泰《東軒筆錄》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資治通鑒》
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又如:失狀(丟失財物的清單);失
失shī
⒈丟,掉:丟~。遺~。~掉。~物招領。
⒉疏忽,錯過,過錯:~手。~策。~言。過~。
⒊耽誤,錯過,未達目的:~期。~機。~望。~意。
⒋違背,背棄:~禮。~信。~約。
⒌找不著:~蹤。迷~。
⒍改變常態:~聲。~色。
⒎發生意外:~火。~事。
⒏[失足]失腳,因走路不小心而跌倒。〈喻〉墮落或犯嚴重錯誤。
⒐[失敗]
1被打敗。
2工作、計劃或希望未達到預定的目標。
⒑[失明]瞎,喪失視力。
⒒[失神]
1疏忽,不留神。
2精神不正常或精神不振。
⒓[失調]
1失去平衡或調節。
2身體沒有得到適當的調養。
────────────────—
失yi 1.通"逸"。奔跑。 2.通"逸"。逃走。 3.通"逸"。隱遁。 4.通"佚"。放蕩;淫佚。 5.通"佚"。安閒,安樂。 6.通"佚"。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