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百世紀,齒德一時尊。
白馬朝京客,青山負郭門。
廢興疑有數,生死復何言。
空有懷賢詠,西風滴古冠。
蹶張見舊史,強弩亦古官。
如何壯夫事,今作儒者歡。
罰郡在僻左,時清政多閒。
戎裝命賓侶,作此開愁顏。
吳弩號健捷,僕夫為吾彎。
正侯廢已久,畫紙為雕盤。
日暈生幾重,掛壁何團團。
記籌鼓聲急,中的酒量寬。
誠非軍旅事,亦有堵牆觀。
安得十萬枝,長驅過桑乾。
射彼老上庭,奪取燕脂山。
不見一匈奴,直抵瀚海還。
北方盡納款,獻壽天可汗。
吾徒久不武,干祿為饑寒。
所得才升{左豆右斗},齷齪在朝班。
不如執戈士,意氣登韓壇。
笑擁白玉妓,醉馳黃金鞍。
郎官一生俸,供爾數月間。
儒將古所重,料兵如轉丸。
誰知戴章甫,終老弄辛酸。
偶因兒戲為,痛念邊事艱。
臨風自慷慨,素發沖儒冠。
之子蘊琅男憧紘劇?/p>
蘢蔥煙翠濕,瑣碎日光寒。
似向蘭亭見,全勝墨三看。
是中雖信美,未可懶彈冠。
一作游龍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我行適諸越,夢寐懷所歡。
久負獨往願,今來恣游盤。
台嶺踐磴石,耶溪溯林湍。
捨舟入香界,登閣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鏡湖寬。
遠行佇應接,卑位徒勞安。
白雲日夕滯,滄海去來觀。
故國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遲爾同攜手,何時方掛冠?
篔簹有利材,要自為本觀。
綠虯挾春怒,穴土氣已完。
達士審所施,窮士審所安。
劉燭人鏡,偽態了莫干。
常吹噓二余,傳以摩雲翰。
大余攜書來,一見意已殫。
似為殊勝搖,胸中袞濤瀾。
皴膚褫厚襲,枵腹拾眾殘。
那知世圃游,宇宙自爾寬。
黃間跳鏃易,省括眼要端。
幸公調護之,無使因所難。
鵝峰橫几上,晚翠深作寒。
徜徉有真樂,未應悔儒冠。
冉冉年華老,飄飄客路難。
塵埃山色壯,雲霧日光寒。
念遠心先折,孤吟鼻亦酸。
平生江海意,潦倒愧儒冠。
百里稱廉吏,誰歟起釁端。
州符需賦急,軍餉及期難。
節義扶澆俗,朝廷贈大官。
邑人崇廟像,猶似發衝冠。
今晨尺書至,令我寸心寬。
老去光陰速,人生會合難。
竹輿雲洞暖,釣艇玉溪寒。
小憩饒陽否,吾衰合掛冠。
荏苒歲雲暮,雪霜天正寒。
取程毋太急,御下放教寬。
朝夕去家遠,關山行路難。
邊頭辦功業,恐不在儒冠。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
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
吾生非壯士,於此發衝冠。
初裁隱服師極陸,忽贈送身章別一般。
似雪精絺為表襮,比花文錦作中單。
何妨俗笑浩然聳,不要人憐范叔寒。
孰若子衣安且吉,絕勝劍履進賢冠。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人遠禽魚靜,山空水木寒。
嘯起青蘋末,吟矚白雲端。即事遂幽賞,何必掛儒冠。
平居每憶在長安,卻羨雲霄接羽翰。
騎馬每從雙鳳出,逢人憑作二龍看。
春遊西禁才舒柳,夜直東曹並是蘭。
轉盼不堪成往事,誤身翻自笑偏冠。
朝日出邯鄲。
照我叢台端。
中有傾城艷。
顧景織羅紈。
延軀以纖約。
遺視若回瀾。
瑤裝映層綺。
金服炫雕欒。
幸有同匡好。
西仕服秦官。
寶劍垂玉貝。
汗馬飾金鞍。
縈場類轉雪。
逸控寫騰鸞。
羅衣夕解帶。
玉釵暮垂冠。
雪盡孤峰瘦,家仇老夢寒。
春鞭雙影動,歲節五更殘。
努力三餐飯,滋身九轉丹。
時危從道喪,不敢棄儒冠。
寒時寒殺,熱時熱殺。
諸方普請寒暄。雙林寒時熱殺,
熱時寒殺。且非別換條貫,
大士從來頭戴冠。
側身西望涕沾翰,黃菊丹萸又滿欄。
偏插定應憐我還,從游誰復盡親歡。
年過騎省悲秋易,貧似司空乞酒人。
何日故園鳴雁侶,醉歸松竹掛衣冠。
涿州沙上飲盤桓,
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
濛濛吹濕漢衣冠!
緣曲疑難至,馮虛恐未安。
狻猊金鎖冷,鸚鵡雪衣單。
竹倚琅埔祁換礎?/p>
如何翠微上,猶自著塵冠。
蒼蒼竹林暝,鬱鬱松氣寒。
縱橫興來筆,欹側醉中冠。
漢字冠的釋義
冠〈名〉
(會意。從「」(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註:「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an
⒈〈古〉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已經成人,因稱二十歲左右的男子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眾:~軍。產值~全國。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於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潔。怒發沖~。
⒉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高起的東西:雞~。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