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仞青崖碧玉寒,巖蘿相引徹仙壇。
吾友蕭東夫,今日陳後山。
道肥詩彌瘦,世忙渠自閒。
不見逾星終,每思即淒然。
鄰邑黃永豐,與渠中表間。
黃語似蕭語,已透最上關。
道黃不是蕭,蕭乃隨我前。
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慳。
詩人只言黠,犯之取饑寒。
端能不懼者,放君據詩壇。
紅鬧枝頭二月寒,中秋還許兩回看。
君家泮水宮牆畔,吾道重春孔子壇。
王侯貴盛不勝言,圖畫中山得一觀。
不似夫君行坐看,貪嵩又更愛天壇。
萬里參師最上關,五台高處雪花寒。
出門有礙鄰吾老,獨枕殘書夢杏壇。
履道園池竹萬竿,竹間池際筍斑讕。
當時酒所誇文戰,今日誰登上將壇。
見說當年魯女冠,長年向此鉺金丹。
一朝羽化無人識,野鶴孤猿繞紫壇。
買地近隍壑,十頃展平瀾。相如漫說雲夢,八九可胸蟠。已具扁舟放鶴,又且觀魚知樂,何忍利投竿。卻恐避地下,鷗鷺怨盟寒。屋茨茅,蹊種竹,畹滋蘭。天生此所宜著,素發瘋垂冠。手苦彎弓難合,惟有招麾毛穎,筋力尚桓桓。攜我二三子,日往將詩壇。
雲錦山前煉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
一從飛鶴歸玄省,煙雨瀟瀟玉局壇。
紫府空歌碧落寒,曉星寥亮月光殘。
一群白鶴高飛上,唯有松風吹石壇。
朝市山林隱一般,卻歸那減臥雲歡。墮階紅葉誰收得,
半盎清醪客酹干。玉笈詩成吟處曉,金沙泉落夢中寒。
真仙若降如相問,曾步星罡繞醮壇。
古巖靈跡異,故故兀吟鞍。
石溜濺棋濕,松風冱笛寒。
露華僧衲重,曙色佛燈殘。
白社開何日,談經上石壇。
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譬身有兩目,了然瞻視端。
邵南有遺風,源流應未殫。
所得六十章,小大珠落盤。
光彩若明月,射我枕席寒。
含香視草郎,下馬一借觀。
既觀坐長歎,復想李杜韓。
願執戈與戟,生死事將壇。
陰風獵獵滿旗竿,白草颼颼劍氣攢。九姓羌渾隨漢節,
六州蕃落從戎鞍。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營玉帳寒。
今日路傍誰不指,穰苴門戶慣登壇。
寶賢不遺俊,台閣盡鵷鸞。未若調人切,其如簡帝難。
上才膺出典,中旨念分官。特以專城貴,深惟列郡安。
政行思務本,風靡屬勝殘。有令田知急,無分獄在寬。
至言題睿札,殊渥灑仙翰。詔餞三台降,朝榮萬國歡。
舉杯臨水發,張樂擁橋觀。式佇東封會,鏘鏘檢玉壇。
翠篠輕佻綠酒,紫芝閒對黃冠。
半醉風迴鐵笛,中宵冷露瑤壇。
風急雲輕鶴背寒,洞天誰道卻歸難。
千山萬水瀛洲路,何處煙飛是醮壇。
東湖煙水浩漫漫,湘浦秋聲入夜寒。風外暗香飄落粉,
月中清影舞離鸞。多情袁尹頻移席,有道喬仙獨倚闌。
幾度篝簾相對處,無邊詩思到吟壇。
年顏氣力漸衰殘,王屋中峰欲上難。
頂上將探小有洞,喉中須咽大還丹。
[小有洞在天壇頂上。時杜方煉伏火砂次。]
河車九轉宜精煉,火候三年在好看。
他日藥成分一粒,與君先去掃天壇。
素英飄灑作宵寒,一寸金花燭淚殘。
連夜對香宣兩府,平明謝雪到齋壇。
漢字壇的釋義
壇〈名〉
(形聲。從土,亶聲。本義:土築的高台,用於祭祀、會盟等)
同本義 [altar]
壇,祭壇場也。--《說文》。除地曰場,曰墠,於墠築土曰壇。壇無不墠,而墠有不壇。
為三壇同墠。--《書·金縢》。馬註:「壇,土堂也。」
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禮記·祭法》
莊公升壇。--《公羊傳·莊公十六年》
為壇而盟。--《史記·陳涉世家》
如:壇宇(高台的邊際。譬喻規格、界限;祭祀的壇場);壇兆(壇場。兆,壇的界限);壇域(設壇的範圍。引申為界域、範圍);壇戶(掌管壇場財物、負責祭奠物品的人);壇坎(供祭祀用的土台和坑穴)
像壇之物 [sth. R
壇(
⒈
⒉
⒊壇、
⒋罈、
⒋罈、
⒋罈)tan
⒈〈古〉用於盟誓、祭祀等的土築高台或建築物:為~而盟。天~。登~拜將。
⒉庭院中的土台:花~。〈引〉庭院:腐鼠在~。
⒊指文藝、體育界或輿論陣地:文~。球~。講~。論~。
⒋肚大口小的一種陶器:酒~子。泡菜~。
────────────────—
壇dan 1.平坦。
────────────────—
壇shan 1.廳堂。 2.庭院。 3.通"墠"。清除土地。亦泛指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