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箋珉硯池,為贈知雅故。
慚無右軍書,亦乏左思賦。
環水象辟雍,紋花如織素。
願傳君德政,況已聞行路。
僧房尚聞聲,雲扃已通步。
觀身空翠間,宿靄避市屨。
不須躡回蹤,逕自通仙路。
上人手持隱靜書,示我刊成送行句。
飄忽如雲不可留,又歸隱靜山中去。
自謂為僧亦有緣,獲事老師非易遇。
第念學道須遍參,要證此心歸宿處。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復性資非穎悟。
那能終日坐蒲團,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諸方,趁此年齡猶未暮。
他時參竟卻歸來,伴我老師巖上祝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兒調度。
老師若也可其言,不應忘卻來時路。
花下春藏五馬,松間風落雙鳧。兵廚玉帳卷酃湖。人醉碧雲欲暮。歸去聊登文石,翱翔便是天衢。雅歌誰解繼投壺。桃李無言滿路。
兩虎戲搏文章露,千林號風雷欲雨。
慎勿私鬥傷爪距,豺狼野子即當路。
塵滿人間,有誰能,分得廣寒風度。漫道小嬌,疑是前身,曾到巖花深處。九霄宮殿春長好,只合伴、霓裳仙侶。問何事,等閒回首,卻迷塵趣。縹緲瓊樓玉宇。柰霧鬢煙鬟,不勝風露。小試舊妝,才近芳尊,已變世間歌舞。想應羞見嫦娥寡,重來傍、巫山行雨。總忘了,青冥向來去路
報梅開處。又報君初度。冰雪種,瓊瑤樹。重逢仍嫵媚,方發非遲暮。春滿面,廣平消得平生賦。觀裡桃應妒。無奈冰霜。香不斷,清如許。從教吹笛裂,自有和羹具。花會否,明年相見沙堤路。
綠樹坐黃鸝,青秧點白鷺。
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一片南雲,定知來做巫山雨。歌聲才度。只向風中祝惱亂襄王,無限牽情處。長天暮。又還飛去。目斷陽台路。
邑下羹不和,幕中往調護。
紛爭非士則,各使捐細故。
頗憶郗參車,能令公喜怒。
應知鞅掌車,歷盡崔嵬路。
聽說娑婆無量苦。風前陡覺雙眉豎。貪慾如狼嗔猛虎。魔軍主。張弓架箭癡男女。日月往來寒又暑。乾坤開合晴還雨。白骨茫茫銷作土。嗟今古。何人踏著無生路。
水洗硬石頭,浪打枯楊樹。
淨智裝嚴功德聚。雖然脫體無塵,
未是透法身句。如何是透法身句,
只有湖水無行路。
塞雁嗈嗈南去,高飛難寄音書。只應宗社已丘墟。願有真人為主。嶺外雲藏曉日,眼前路憶平蕪。寒沙風緊淚盈裾。難望燕山歸路。
高下八九尺,東西六七步。突兀當廳坐,幾許遮賢路。
元初一得從初遇。便端正、昭彰著。轉作重陽晨彩煦。晴空來往。碧霄堪祝瓊馬駙。引入長生步。靈光不動神光聚。便攢簇、銀霞護。滿插金花頻返顧。青衣鸞鶴,共同來赴。瑤馬駐。般在清涼路。
芳草復芳草,青似青松樹。
今年見汝黃,明年復如故。
今來古往人,南北東西路。
這兩個老凍儂,頑處似牛皮,
爛處如壞絮。雖然各有機關,
爭奈渾無展處。只麼低頭懡{左右羅}歸,
不知忘卻來時路。
江南又歎流寓。指芳物、伴人遲暮。攪晴風絮。弄寒煙雨。春去更無尋處。石城樓觀青霞舉。想艇子、寄誰容與。斷雲荊渚。限潮湓浦。不見莫愁歸路。
擲米作珠璣,麻姑已仙去。
滄海變桑田,乾坤自今古。
我來訪靈蹤,日落青山暮。
玉殿瑣清秋,霞裾隔煙霧。
戶外黃冠師,三問三不顧。
騎麟翳鳳凰,笑指虛無路。
風起雲飛,蘭舟競入橫塘祝惱人何處。隔岸花籬霧。一水盈盈,難送凌波步。空相覷。正如牛女。隔斷銀河路。
漢字路的釋義
路〈名〉
(形聲。從足,各聲。本義:道路)
同本義 [road]
路,道也。--《說文》
路,途也。--《爾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戶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禮·地官》。註:「途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遵彼大路兮。--《詩·鄭風·遵大路》
艮為徑路。--《易·說卦》
遂迷,不復得路。--陶潛《桃花源記》
又如:路奠(出殯時,親友在靈柩經過的路上設供桌祭奠);路贐(友人相贈的路費);路引(行路的通行憑證);路歧(路歧人。宋元時對沿街賣藝人的俗稱;貧賤的
路lu
⒈道,來往的通道:~途。~徑。道~。鐵~。〈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條理,途徑:出~。思~。活~。忠諫之~。
⒊方面,地區:幾~進攻。東~貨物。
⒋種類:頭~貨。大~貨。三~貨。
⒌〈古〉車:篳~(柴車)。
⒍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稱。宋代的"路"相當於現代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現代的"地區"。
────────────────—
路luo 1.通"落"。以繩周繞。 2.通"樂"。 3.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