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清湘發源來,直送湘流入營水。
故人亭前合江處,暮夜檣竿矗沙尾。
卻從湘口望湘南,城郭山川恍難紀。
萬壑千巖詩不偏,惟有蒼苔痕屐齒。
三年瘴霧亦奇絕,浮世登臨如此幾?
湖南山色夾江來,無復瑤篸插天起。
坡陀狠石蹲清漲,澹蕩光風浮白芷。
騷人魂散若為招,傷心極目春千里。
我亦江南轉蓬客,白鳥愁煙思故壘。
遠遊雖好不如歸,一聲鶗鴃花如洗。
廬山瀑布天下聞,白河倒瀉千丈雲。
長風吼石吹不斷,一洗浩劫消塵氛。
我昔潯陽看五老,探湫直上青龍夌。
六月飛濤噴雨來,灑作冰花滿晴昊。
是時謫仙邀我錦疊屏,山瓢共酌誇中霝。
冷光直疑山骨裂,清味不作蛟涎腥。
爾來漫遊身已倦,歸老芝巖寄淮甸。
枕流三峽杳莫期,高寒每向圖中見。
可憐問津之子徒紛紜,高深誰得窮真源。
大千溟渤斂一滴,污潢絕港焉足論。
我知山中有泉無若此,便欲臨淵弄清泚。
是非不到煙蘿關,兩耳塵空何必洗。
有客自秦地驪山來,言溫泉宮已廢,唯泉尚未涸,上池使
客所浴,下池行人所浴,感而賦此。
煌煌帝業三百年,驪山宮殿空雲煙。
美人艷骨為黃土,山前不改舊溫泉。
溫泉雖在君王去,芳草淒淒滿宮路。
泉聲如泣日將莫,山雞亂鳴上林樹。
憶昔玉環賜浴時,紅樓綺閣香風吹。
頭上寶釵涼欲墮,蓮步輕扶雙侍兒。
有客今年曾過此,宮壞牆傾山色死。
虎旅知更不復聞,池上玉龍猶噴水。
當時此水在天上,一沐恩波榮莫比。
六宮粉黛不敢唾,今日行人斗來洗。
斜陽欲掛晴川樹,丹霞遠映瀟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萬里歸舟自何處。
雲帆縹緲天際來,勢壓滔天雲浪摧。
須臾已達漢江曲,江聲洶湧如鳴雷。
漢陽城頭夜吹角,暫從鸚鵡洲邊泊。
長笛一聲山月低,殘燈數點江雲保
西蜀滇南與海通,浮波來往自無窮。
暮天已捲三湘霧,曉日還懸七澤風。
突兀危樓瞰江水,臨眺何人頻徙倚。
寒鴉飛盡淡煙收,浩蕩瑤空淨如洗。
自得林下趣,窮處甘如薺。
白雲為朋友,青山是昆弟。
幽池萍未生,閒來弄清泚。
照影不能悟,徒自塵纓洗。
屈指友於,祗今存幾。
自仲之去,失此奇偉。
言不騰情,心旌憤悱。
哀哉蒼天,雨淚如洗。
王師出城南,塵頭暗城北。
五軍戰馬如錯繡,出入變化不可測。
逆胡欺天負中國,虎狼雖猛那勝德。
馬前嗢咿爭乞降,滿地縱橫投劍戟。
將軍駐坡擁黃旗,遣騎傳令勿自疑。
詔書許汝以不死,股慄何為汗如洗?
,視而不問,歡時事之靡寧,哀生民之塗炭,因賦此曲,兼東邑令郭文盾天也多情,巧幻出、天河寒水。多態度、悠悠**,輕黏窗紙。萬里豈無祥瑞應,四方已在饑寒裡。把溪山、好處縱模糊,須臾耳。江海闊,風塵起。狐兔狡,鷹*恥。假蠻夷威柄,侵漁而已。諸老忠良皆柱石,九重仁聖真天子。待明朝、晴霽看青山,清如洗。
丈夫志四方,出戶無萬里。
焉能縮如蝸,鬱鬱久居此。
于思今子駿,落筆甫友美。
袞褒一字難,何獨賞之子。
勿謂貌甚尪,力可拔象齒。
隘哉招海柳,詎識子路喜。
橄欖政復苦,異彼道傍李。
豈其諫塗開,可口不見紀。
峨峨黃金台,梯飆凌太紫。
大川楫方舟,明堂棟文梓。
新豐馬周足,鬥酒可以洗。
暑風焮面黃塵底,曹侯據鞍輕萬里。
曉趁官程夜未休,不為功名為知己。
男兒生有四方志,誰能挽眉婦車裡。
周原咨度使塵飛,漢官威儀渠顙泚。
異時橫草恐不免,此去灌瓜聊復爾。
赤縣神州吾舊物,文謨武略君奇士。
列聖恩波迄未涯,百年胡運今如此。
山川險隘須默究,他日上前煩聚米。
殺胡之林定何許,持酒遐望一啟齒。
歸來有句敵車攻,老子滯懣資一洗。
陰陰雪意雲垂地,曳策微行傍清泚。
眼明橫路出江梅,煙瞑沙寒迷表裡。
當年一夢山月明,依約瑤台見仙子。
俗緣掣肘意未了,弄出飛瓊亂紛委。
摩娑銅狄豈須話,滄海揚塵固其理。
花神縱步來閬苑,羞怕唐昌偷玉蕊。
回風自作妝半面,泣露真成愁齲齒。
相看一笑豈易得,分與天香更清美。
那知脫屣塵寰去,頃刻蓬萊三萬里。
黃昏誰伴醉鄉歸,天色無情淡如洗。
曉色殊未分,江風飄然起。
開窗看芭蕉,露重葉如洗。
窣湘裙,搖漢佩。步步香風起。斂雙蛾,論時事。蘭心巧會君意。殊珍異寶,猶自朝臣未與。妾何人,被此隆恩,雖令效死。奉嚴旨。隱約龍姿忻悅。重把甘言說。辭俊雅,質娉婷,天教汝、眾美兼備。聞吳重色,憑汝和親,應為靖邊陲。將別金門,俄揮粉淚。靚妝洗。
城上著裴亭,亭下臨湘水。潑黛揉藍畫不成,暝色仍含紫。忙裡不知春,卻問今餘幾。相與偷將半日閒,共把塵襟洗。
客食突不黔,馬上肉消髀。
所得知幾何,此生亦茅靡。
何如豐巖公,一室萬緣止。
竹林能清幽,巖竇富奇偉。
關門寂無人,燒香坐隱幾。
今年忽猿驚,杖屨數百里。
持此凝宴坐,老師一啟齒。
我豈死灰如,春風吹不起。
請君看九淵,止水即一洗。
靖節愛吾廬,猗玗樂吾耳。
適野無心諠,吾今亦如此。
紛紛舊可厭,俗子今掃軌。
使君氣相求,眷顧未雲已。
追隨上東嶺,俯仰多可喜。
何以況清明,朝陽麗秋水。
微雲會消散,豈久污塵滓。
所懷在分衿,藉草淚如洗。
東峰峨龍頭,西嶺掉其尾。
蜿蜒藏爪鬣,雲臥久未起。
誰憑象教力,掛腹千柱啟。
重天飛鐵鳳,寶地按金指。
於今幾百年,松柏合抱峙。
悄無車馬塵,一徑渺雲水。
我來亦何事,蠟屐自游徙。
贊公好禪伯,道俗共歡喜。
浮雲本無心,錫杖聊壁倚。
借問此山名,其實安所止。
答雲蒼岑頂,萬觴湧清泚。
伊何司蓄洩,神物宜在此。
又言干戈際,流血幾萬里。
龍胡為自珍,巖洞深伏弭。
笑挹香松槽,漱盥白玉齒。
清風出長嘯,月淨天如洗。
生無食肉資,飯蔬幽壑底。
朝采南澗芹,莫擷東籬薺。
此中有真味,豈必鱠魴鱧。
保曾萬金饌,惡謚不可洗。
士為知己用,亦為知己死。
嘉哉孔文舉,特達惟薦禰。
寥寥千載後,此事今已矣。
俯仰常有懷,邂逅過願始。
襄陽紫微公,操行見所履。
字如入草蛇,詩繼余霞綺。
家聲鳳凰池,盍在金門裡。
三年民父母,政事粲可紀。
倦游丐閒歸,解紱如脫屣。
東山寧久臥,行為蒼生起。
要觀補袞功,左右聖天子。
小人不更事,豈解令公喜。
平生萬卷書,不直一杯水。
頹然衰病余,所存今復幾。
與世竟悠悠,逢人但唯唯。
從公文字飲,德言方在耳。
胡為捨我去,衣袖不可褫。
離合亦偶然,世事皆如此。
聲出已復吞,相顧淚如洗。
知他今夜,好好為誰梳洗。
漢字洗的釋義
洗
(形聲。從水,先聲。據甲骨文,上為足形,下為水形。本義:用水洗腳)
同本義 [wash the feet]
洗,灑足也。--《說文》
洗去足垢。--《論衡·譏日》
王方踞床洗。--《漢書·黥布傳》。註:「濯足也。」
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史記·高祖本紀》
假借為灑。用水滌除污垢 [wash]
水在洗東。--《儀禮·鄉飲酒禮》。註:「承盥洗者,棄水器也。」
上聞後宮歡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載》
晴雪所洗。--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洗頭(宋時禮俗。新婚數日後,女家迎女歸,並備
洗xiǎn姓。
────────────────—
洗xǐ
⒈用水或藥品等去掉污垢:~滌。~衣。~臉。~創口。又專指洗腳:漢王(劉邦)方踞床~(踞:坐)。
⒉清除,掃除,弄光:清~。~雪。~冤。~蕩巢穴。
⒊像水沖洗那樣搶光,殺光:~城。~劫一空。
⒋照相的顯影定影:沖~膠卷。~相片。
⒌用於洗的器具或地方:~臉盆。盥~間。
⒍〈喻〉徹底悔改,多指盜賊等不再偷搶:~心革面。~手不幹。
⒎[洗塵]設宴歡迎從遠地方來的人。
⒏[洗禮]基督教的一種入教儀式。〈喻〉經過某種重大事件或特殊環境的鍛煉、考驗:戰火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