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五行下,未勝百回讀。
至道一念存,請事不遠復。
曩窺涉世方,白駒且場谷。
平生漫歲晚,志尚向山木。
返身觀小丑,真成覆車犢。
否臧太磊磊,從此更三復。
分繻出帝京。
升裝奉皇穆。
洞野屬滄溟。
聯郊溯河服。
日映青丘島。
塵起邯鄲陸。
江移林岸微。
巖深煙岫復。
歲嚴摧磴草。
午寒散嶠木。
縈蔚夕飆捲。
蹉跎晚雲伏。
霞志非易從。
旌軀信難牧。
豈慕淄宮梧。
方辭兔園竹。
羈心亦何言。
迷蹤庶能復。
狄犬夜吠夷門月,乾坤易位人泣血。
那知千官舞蹈回,馬上洋洋面不熱。
許侯逆風敢孤騫,黃金圍腰挽不前。
大明升天狐兔遯,再拜丹墀吾節全。
我時上天恣狂直,權臣舌端飛霹靂。
當時陷阱皆交遊,侯獨臨存真鐵石。
此來邂逅一笑間,夜傾閩酒赤如丹。
胸中磊塊澆未下,征旆匆匆又吳山。
山前鮫鱷翻平陸,殺人如麻未充腹。
憑君仗劍追祖風,坐令四海桑田復。
萬木同一秋,松柏正也獨。
夫君閱流俗,塵過不留目。
我昔甘曳裾,低首問宜祿。
及今君子前,玩易愧頻復。
雲鬢犀枕,誰似得、錢塘人物。還又喜、小窗虛幌,伴人幽獨。薦枕恰疑巫峽夢,舉杯忽聽陽關曲。問淚痕、幾度*羅巾,長相續。南浦遠,歸心促。春草碧,春波綠。黯銷魂無際,後歡難卜。試手窗前機織錦,斷腸石上簪磨玉。恨馬頭、斜月減清光,何時復。
一院暑難侵,莓苔共影深。標枝爭息鳥,余吹正開襟。
--段成式
宿雨香添色,殘陽石在陰。乘閒動詩意,助靜入禪心。
--張希復
吳生畫勇矛戟攢,--段成式
出變奇勢千萬端。--張希復
蒼蒼鬼怪層壁寬,--鄭符
睹之忽忽毛髮寒。--段成式
稜伽之力所疲殫,--段成式
李真周昉優劣難。--鄭符
活禽生卉推邊鸞,--段成式
花房嫩彩猶未干。--張希復
韓干變態如激湍,--鄭符
惜哉壁畫世未殫。--段成式
後人新畫何汗漫。--張希復
古畫思匡嶺,上方疑傅巖。蝶閒移忍草,蟬曉揭高杉。
--段成式
香字消芝印,金經發茞函。井通松底脈,書坼洞中緘。
--張希復
相好全如梵,端倪只為隋。寧同蚌頑惡,但與鷸相持。
--段成式
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縱有天中匠,神工詎可成。
--張希復
知君家住象山麓,日有見聞新耳目。
自憐各在天一涯,休譽惟能采鄉曲。
卻來一見玉溪頭,已知標緻非凡俗。
等閒揮翰墨淋浪,惠我新詩不金玉。
強將學問說根源,異同更與明朱陸。
吾道工夫有端緒,要是義精仁乃熟。
博文約禮是真傳,收拾奇功歸謹獨。
參前倚衡勿間斷,千功斷弦端可續。
手披詩卷荷情真,聊以斯言報諄復。
枝軟自相交,葉榮更分茂。
所得成清陰,仍宜當白晝。
蔭疑翠帟展,翳若繁雲覆。
日午密影疊,風搖碎花漏。
冷不蔽空井,高堪在庭甃。
吾木閒野人,受樂忘煢疚。
亭亭類張蓋,翼翼如層構。
月夕獨裴回,猶思一重複。
瀟灑幽居,溪園上、新來卜築。況自有、一泓流水,萬竿修竹。屈指花朝才兩夜,祥煙瑞氣騰芳郁。問遼空、何物墮人間,長庚宿。薰寶鴨,燒銀燭。歌窈窕,傾醽醁。願年年常恁,顏紅鬢綠。長厚而為難老本,慈仁便是長生菉。看芝蘭、玉樹早蜚英,青氈復。
化工吝幽香,斑斑被花木。
氤氳寒巖桂,高韻蓋群馥。
無人盡日芳,守志何幽獨。
士介恥求知,女貞慚自鬻。
淒涼楚山秋,樛枝吐金粟。
淺水映輕明,微飆發含蓄。
樓端靜忽聞,馬上遙相逐。
踟躕為延佇,但見林巒綠。
瓶罌誰折贈,清芬閟廬屋。
久處不自知,乍至彌鬱鬱。
客悲芳歲暮,夢繞寒溪曲。
長吟小山詞,古意恐難復。
東南亙群山,形氣或斷續。
茲山窮嶄絕,孤峙越之腹。
郁蒼瞰城闉,勝秀為民福。
所宜禁樵蘇,主者在嚴肅。
不知平昔時,誰氏來班錄。
私皰計薪爨,無時伐良木。
官膳利貨財,彌年翦修竹。
忽忽事斧斤,丁丁響川谷。
萬葉壞密由於,千竿倒寒玉。
輪囷無完枝,檀樂鮮遺族。
戕賊殊未厭,峰巒翠將禿。
鶴侶怨且驚,雲容慘以惡。
非唯挫生意,抑乃傷雅俗。
王者有仁恩,行葦亦沾沐。
嗟嗟若人者,忍不思化育。
今予剖信符,於慈憩丹轂。
謂山豈無靈,胡為人所黷。
呼吏對泉石,申禁護林麓。
庶幾養堯英,勿使罹殘酷。
來者賢使君,斯言願為復。
古木寒籐,高岸底、蕭然舟宿。一夜雨、朔風吹浪,浪高於屋。夢覺蓬窗無共語,此時正自憐幽獨。道藍山老子送詩來,挑燈讀。辭與理,俱能足。從別後,情尤篤,想鬢毛如鶴,目睛如鶻。四海如公知已少,有心日日相追逐。恨濯纓亭遠水縈紆,山重複。
共入夕陽寺,因窺甘露門。--升上人
清香惹苔蘚,忍草雜蘭蓀。--鄭符
捷偈飛鉗答,新詩倚仗論。--段成式
壞幡標古剎,聖畫煥崇垣。--張希復
豈慕穿籠鳥,難防在牖猿。--段成式
一音唯一性,三語更三幡。--張希復
歸德府,四時坡池抱重阻。
閼伯之墟舊宋州,心為大火占星土。
昔我藝祖龍潛初,授銊此地開炎圖。
錄裳拜野休運啟,王氣鬱郁雲扶輿。
真人當天朝萬宇,北望帝城天尺五。
舟車輻輳川塗交,盡說南京比三輔。
中興天子膺赤符,又臨此地登鸞車。
版圖一失故地隔,坐使神州論虜區。
金杏園邊春色早,連阡粟麥濉河道。
景物依然似昔時,只恨居民戴胡情。
民言我宋瀦仁深,況此舊名歸德軍。
於今府號襲前躅,不日中源當自復。
駙馬都尉王詵晉卿,功臣全彬之後也。
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岡,而晉卿亦坐累遠謫,不相聞者七年。
予既召用,晉卿亦還朝,相見殿門外。
感歎之餘,作詩相屬,托物悲慨,阨窮而不怨,泰而不驕。
憐其貴公子有志如此,故次其韻。
先生飲東坡,獨舞無所屬。
當時挹明月,對形三人足。
醉眠草棘間,蟲虺莫予毒。
醒來送歸雁,一寄千里目。
悵焉懷公子,旅食久不玉。
欲書加餐字,遠托西飛鵠。
謂言相濡沫,未足救溝瀆。
吾生如寄耳,何者為禍福。
不如兩相忘,昨夢那可逐。
上書得自便,歸老湖山曲。
躬耕二頃田,自種十年木。
豈知垂老眼,卻對金蓮燭。
公子亦生還,仍分刺史竹。
賢愚有定分,樽俎守屍祝。
文章何足雲,執技等醫卜。
朝廷方西顧,羌虜驕未伏。
遙知重陽酒,白羽落黃菊。
羨君真將家,浮面氣可掬。
(袁天綱語竇軌:君語則赤氣浮面,為將勿多殺人。
)何當請長纓,一戰河湟復。
血氣少未定,所見恨淺局。
百煉至老成,精力已不足。
所□著法言,紀事篡實錄。
向來竊有志,遲回未欲速。
□□□□盡,斷簡浩難續。
意長歲月短,雪發忽已禿。
德功兩莫攀,其次當自勗。
山中假餘年,不遠尚可復。
漢字復的釋義
復
(形聲。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是甲骨文「止」字的變形,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上面是聲符「逼」的省形,有「腹滿」義,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後來繁化,加義符「彳」,表示行走,現在又簡化為「復」。本義:返回,回來)
同本義 [return to]
復,往來也。--《說文》
反覆其道。--《易·復》
公歸不復。--《詩·豳風·九罭》
揚觸捆復。--《儀禮·大射儀》
無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書·舜典》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南朝梁《與陳伯之書》
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史記·魏公子列傳》
死者不可復生。
復(復) fu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報:~命。~信。報~。~仇。
⒊還原,使回歸:恢~。~原。~員軍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疊,繁多的,不是單一的:~雜。~層。~句。重~。山重水~疑無路。~式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