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帝婿拜堂下,伏波將軍坐受之。
汝雖自詫樊川侄,吾未嘗聞蔡克兒。
相歡雖則不多時,相別那能不斂眉。蜀客賦高君解愛,
楚宮腰細我還知。百年恩愛無終始,萬里因緣有夢思。
腸斷門前舊行處,不堪全屬五陵兒。
大家裝著門時宜,獨自尋拂曉淡眉。
為梁淺黃衫子色,金盆添水看鵝兒。
一粒金丹續命基,算來由我更由誰。
神龜移入雲端去,綵鳳摶歸地母騎。
溟涬浪中求白雪,崑崙山裡采瓊枝。
只消千日工夫足,養個長稜八角兒。
亭亭玉樹世間稀,天與科名不與時。
倍厚每生同族敬,風流多結貴游知。
吾於魯肅情偏厚,客謂文園疾莫支。
撫幾自悲還自慨,喜君跨灶有諸兒。
老去親知見面稀,不堪遊子芰荷衣。
何人卻憶窮愁日,寄謝悠悠世上兒。
崔郎傲兀見孤羆,筆勢縱橫欲發奇。
賦就何人知犬子,杯深自喜對鵝兒。
艱難要經歷,勿為居所移。
方北冒雪行,有愧在家時。
杯酒全無力,春寒易著跡
誰能念此老,團坐有癡兒。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南來走炎荒,北歸定尋思。
一生困坎壈,憂患真吾師。
堂中木上座,萬里唯爾隨。
方幸得良喜,那肯懷愁悲。
但令今可行,勿愧論少卑。
少時不解事,日日荒於嬉。
投老又懶惰,得一或十遺。
戲我過此生,造物真小兒。
九里松門雪過時,籃輿裊裊礙松枝。
雨留宿客還斜落,風送行人亦倒吹。
華表忽驚黃鶴反,耳中猶帶白猿悲。
來朝弗著登山屐,可避君呼謝客兒。
得胸未必真槿奇,中雀未必有椒姿。
男兒未必動鼎結,女子未必光門楣。
吾今素發紛如絲,得此一笑春生眉。
蒼蒼天道不我遺,獨勝伯道全無兒。
中是儒宗,中為道本,中是禪機。這三教家風,中為捷徑,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其中趣,向詞中剖得,慎勿狐疑。個中造化還知。卻不在、當中及四維。這日用平常,由中運用,興居服食,中裡施為。透得此中,分明中體,中字元來物莫違。全中了,把中業劈破,方是男兒。
中原秦鹿待新羈,力戰紛紛此一時。
有道弔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兒。
古佛無心,知之者誰。
雙峰點首,石女攢眉。
錯付黃梅個小兒。
多情無語斂黛眉。寄相思、偏仗柳枝。待折向、尊前唱,奈東風、吹做絮飛。歸來醉抱瑟琶睡,正酒醒、香盡漏移。無賴是、梨花夢,被月明、偏照帳兒。
天外難摹境,眼中無數詩。
未能憂凍死,真復是狂癡。
不廢書深映,宛同驢借騎。
高低酒價問,遠近佛廬。
要學禁體物,良由多愛奇。
悠悠竟何得,役役漫成疑。
有弟歸先我,因渠屬有思。
王徐吾畏友,印幼所嬌兒。
鄰曲祈蠶候,陂塘浸種時。
春寒薪炭覺,雨霽鼓鍾知。
驢瘦沖泥怯,魚驚食釣遲。
衰翁一味嬾,耕養媿吾兒。
輕鬢叢梳闊畫眉,翠翹浮動玉釵垂。
醉來咬損新花子,繞樹藏身打雀兒。
鳳闕輕遮翡翠幃,
龍墀遙望□塵生。
御溝春水相輝映,
狂殺長安年少兒。
漢字兒的釋義
兒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兒」的字大都與「人」有關。本義:幼兒。古時男稱兒,女稱嬰,後來孩童都稱兒)
同本義 [child,pl. children]
兒,孺子也。--《說文》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兒啼。--《史記·循吏列傳》
男曰兒,女曰嬰。--《蒼頡篇》
見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又如:兒女子(孩童);兒劇(猶兒戲);兒話(孩子話);兒撬(拐棍兒);兒拜(孩童對大人所行的禮拜);兒啼(小孩哭);兒孩(孩童)
兒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後裔 [child]。如:兒
兒 er
1小孩子:嬰~。
2年輕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3兒子:~女。
4詞尾,同前一字連成一個捲舌音:小孩~。
【兒歌】兒童文學的一種。一般與童謠合稱為兒童歌謠。兒歌是指反映兒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歌。形式短小活潑,用辭簡明,節奏明快,韻律響亮,適合兒童接受和傳唱。童謠則指流傳於兒童中間的歌謠。
【兒化】〈語〉漢語普通話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種語音現象,即後綴字不自成音節,而和前頭的音節合在一起,使前一音節的韻母成為捲舌韻母。又叫兒化韻。
【兒化韻】見【兒化】。
【兒童節】見【六一兒童節】。
【兒童文學】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包括童話、詩歌、小說、故事、戲劇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適應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的智力和愛好。
【兒童心理學】心理學分支之一。研究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及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
【兒戲】像小孩子那麼鬧著玩。比喻對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負責、不認真:視同~。
────────────────—
兒ren 1.見《說文.兒部》。
────────────────—
兒ni 1."齯"的古字。參見"齯齒"。 2.姓。漢有兒寬。見《漢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