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風物似齊山,誰著精藍亂石間。
僧梵四時看紫翠,軒窗終日對孱顏。
暫容借榻松風愜,更欲題詩蘚壁慳。
老我還思十年事,飛來峰上曉躋攀。
少日諸公後,流年兩鬢斑。
世情春冰泮,行路太行艱。
何計分珠履,空懷對玉山。
風期知不淺,逸駕恐難攀。
一穗香雲擁博山,毛錐吸盡墨池灣。
詩如驪頷生明月,人似龍媒出帝閒。
灑落高情忘固陋,崢嶸健論起衰孱。
蒼髯半雪吾休矣,卻怕飛騰不可攀。
對此嘉樹林,獨有慼慼顏。抱瘵知曠職,淹旬非樂閒。
釋子來問訊,詩人亦扣關。道同意暫遣,客散疾徐還。
園逕自幽靜,玄蟬噪其間。高窗瞰遠郊,暮色起秋山。
英曹幸休暇,悢悢心所攀。
攢青歷歷正面山,刺史日坐雲屏間。
楚人竟掘水精璞,漢女買作月佩環。
時惟產寶不重谷,願當化俗無棄菅。
往辭丞相相有言,物景清絕何由攀。
向青泥坊底午橋邊。新買屋三間。有嘉蔬半席,修篁數個,分佔寬閒。著取層梯直上,闌*出高寒。不見終南徑,惟有西山。門外紅塵似海,待抽□手板,同擬君看。對熏滬茗碗,捫虱縱雄談。笑當年、多情王粲,賦終非吾土,淚空彈。任俗子臥之樓下,那許躋攀。
高志愛官閒,來從玉筍班。
離家買湖名,開印對巾山。
風月添新句,朋遊記舊顏。
桃花元有約,猥賤未能攀。
道士當年九日山,側身西望翠雲間。
一枝乞倚純陽洞,萬仞崔嵬不可攀。
詔命雖殊異,行裝亦等閒。
蓬壺如得路,藜杖似歸山。
赴約過嵩嶺,辭家到竹關。
從茲位清峻,野客轉難攀。
經濟書生意,功名世路難。
三言能有虎,一簣不成山。
春雨淮田沃,秋風楚塞單。
空餘公認頃,往事杳誰攀。
絕域經秋自乞還,粉闈春得綴星班。
詔趨龍幄登文陛,恩拜芝函入道山。
曲學豈知新說美,蒼顏難伴後生閒,
聞君此地淹徊久,悵望當年未及攀。
道人昔日來開山,山鬼悔泣門不關。
一時梵宇借巖麓,千載絕景歸人間。
松蘿郁勃樹旌纛,水泉丁東鳴佩環。
兩蘇寂寞涪翁死,杖屨誰與同躋攀。
明月出東嶺,照我窗牖間。
群動夜方息,白雲亦孤還。
緬思支道林,沃州曾買山。
遠公竟不出,逸駕安可攀。
奉親來此別湖山,九日先偷一日閒。
四面平鋪蒼玉珮,遠峰偏結碧螺鬟。
一杯且奉慈顏喜,兩載真成短鬢斑。
珍重南風如有意,片帆留滯故相攀。
州西柳家寺,禪捨隱人間。證性輕觀水,棲心不買山。
履聲知客貴,雲影悟身閒。彥會前賢事,方今可得攀。
涼尋小徑坐,心與大江閒。
素月鏡秋水,碧雲巾暮山。
殘蟬移別樹,吠犬出幽關。
近對焦仙洞,飛霞不可攀。
靈山一峰秀,岌然殊眾山。盤根大江底,插影浮雲間。
雷霆常間作,風雨時往還。像外懸清影,千載長躋攀。
君希謝太傅,築室臥東山。
應攜玉人去,為問何時還。
扁舟欲之東,霜落江潮慳。
難從京口渡,且轉廣陵灣。
與君合復離,悅若愁夢間。
嬰疾再寒暑,醫師憐我頑。
頹齡未遽盡,解組誓投閒。
幽巖有芳桂,晚歲約同攀。
金魚新躍繡衣邊,暫委均輸出劍關。
九折路危驄馬怯,一方塵靜木朱閒。
諸侯迎送威風下,赤子歌謠喜氣間。
更羨錦城劉大著,海棠花裡恣追攀。
姓名久已御屏間,合上鋒車入帝關。
豈有薦書喧筆橐,但留聲價惠江山。
簿書袖手詩還在,出處忘情意自閒。
不分愛江樓下水,隔人無計可追攀。
漢字攀的釋義
攀〈動〉
(形聲。從手,樊聲。本義:拉,牽)
同本義 [draw]
攀,引也。--《廣雅》
右手攀右趾。--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攀戀(攀住車轅,戀戀不捨);攀轅(拉住車把)
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climb]
將士皆攀木援崖,魚貫而進。--《三國誌·鄧艾傳》
攀草牽棘,…石崖側削則援崖。--《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又如: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猶攀緣);攀雲(攀附青雲而上升。後比喻仕進);攀倚(攀援依傍);攀進(攀緣行進)
指跟地位高的人結親戚或拉關係;高攀 [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
兩府攀陪十五
攀pān
⒈抓住東西往上爬:~樹。〈引〉向上,登高:~登。~山峰。〈喻〉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附。~龍附鳳。
⒉拉攏,拉扯:~親。~扯。~談。
⒊拗:~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