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省風雷亦壯哉,曾將科目放顏回。
因尋俊秀傳衣缽,笑指凌雲得得來。
六出奇花已住開,君城相次見樓台。
時人莫馬和泥看,一片飛從天上來。
朝乘雲氣上蓬萊,九鎖仙峰翠作堆。
可惜洞天閒日月,人生能得幾回來。
落木長亭獨客回,蹇驢聊可當駑駘。
還山須種千株杏,等待仙華道士來。
老老堂前壽酒杯,鄉人曾羨錦衣回。
那知此日還鄉處,剩有東軒長老來。
忍劍尤為花木災,園林不貸一株梅。
呼童偏縣無尋處,安得成叢插燭來。
重重山勢荊門,袞袞江流羅道來。
白虹晝下崑崙頂,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輪穿地底,冰崖吼怒卻重來。
薝卜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芳魂雖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開。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台。
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
萬綠重重如潑翠,一泓泉水浸蒼苔。
分明天地開圖畫,山自飛來猿自來。
門外江濤湧雪堆,埋盆作沼亦何哉?兒曹不解渠翁意,新脫風波嶮處來。
寄語荷郎且緩開,山中衣制要君裁。
不隨褦襶勢去,待學山陰乘興來。
忠教傳家大府開,蒼生久已待鹽梅。
我雖潦倒山林下,會聽中天紫詔來。
昔誇石廩祝融堆,驟見人家畫軸開。
坐挹高寒吾願足,此行似為此山來。
名字惟因佛書見,根苗應逐賈胡來。
白龍洞口白龍台,一俯南天眼豁開。
蒼壁漫題三數字,後人還笑我曾來。
青門春色一花開,長到花時把酒杯。
自覺無家似潮水,不知歸處去還來。
溪花入夏漸稀疏,雨氣如秋麥熟初。
終日苦吟人不會,海邊兄弟久無書。
讀徹殘書弄水回,暮天何處笛聲哀。
花前獨立無人會,依舊去年雙燕來。
一丘一壑笑談開,安用相逢把酒杯。
雨後雨前牙爪在,細磨春色待君來。
水邊得月共樓台,此處風光可認梅。
萬態爭如疏影好,一尊何惜笑顏開。
東君為爾饒先著,俗子逢之倒射回。
莫恨隴寒無驛使,江南衝暖望歸來。
漢字來的釋義
來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麥子形。本義: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同本義 [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說文》
貽我來牟。--《詩·周頌·思文》。段註:「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為烏,五至,以殼俱來,此謂遺我來牟。」
於皇來牟。--《詩·周頌·臣工》。疏:「歎其受麥瑞而得豐年也。」
又如:來牟(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未來,將來 [future;next;incoming]
來日方長。--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知來者之可追。--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來代(後代;後世);來
來(來)lai
⒈從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對:~電傳。~到了天安門廣場。
⒉來到,發生:~臨。雨~了。~了險情。
⒊〈表〉時間,某段時間以後,今後:古~。近~。二十年以~。將~。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績。
⒋〈表〉動作(代替另一具體的動詞):再~下盤棋。我不行,你~吧!我們去游泳,你~不~?
⒌在動詞前,〈表〉要做某事:我~幫你。大家都~獻計獻策。
⒍在動詞後,〈表〉趨向,繼續做或曾經做過:請進~。拿過~。一路走~。這衣服哪兒買~?
⒎〈表〉粗略估計的數目:兩米~長。三十~歲。
⒏助詞。在一、二、三等數詞後,〈表〉列舉:獲得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領導的關懷支持,二~是同志們的共同努力。
⒐助詞。詩歌裡用著襯托,配合音節:正月裡~是新春。
⒑〔來回〕
1去了再回來。
2往返一次。
⒒〔來往〕
1來和去。
2交際。
⒓〔來歷〕人或事物的由來或經過。
⒔〔來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來著〕助詞。用於詞尾。〈表〉已發生過的事:昨天我們在這兒開會~著。
────────────────—
來lai 1.慰勞;勸勉。 2.通"賚"。送給;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