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能擊賊,下馬能草檄。
蕭郎負此文武之全才,當臥元龍樓百尺。
屏山閱盡眼中人,磊落深沉只識君。
冷官不受人料理,拄笏時看西山雲。
與君嘗談秘書閣,百二秦城錦相錯。
第恐羌兒或弄兵,今日始知先一著。
自有龍圖十萬兵,請乘一障終權輕。
初聞召至青油幕,袖中已草從軍行。
相國謀深古來少,想見智囊談未了。
賀蘭鼠子不足平,底用西征出師表。
涼州久苦寒煙埋,今年定見玉關開。
凱旋只在春風後,趁取閒閒登吹台。
客有功名志,時平未急才。
淚臨淮水落,眼向越山開。
且著萊衣去,仍隨桂子來。
春明見天子,可以議雲台。
臘尾春頭難作客,借書數帙共徘徊。
洛陽東風遠尋我,水波參折馮陵來。
可憐難問洛陽事,念我邑墓有餘哀。
漢兒辮發益胡軍,望望都門何日開。
勤王之師巿肯發,怒飆激起無摧頹。
黃河高浪大岯山,金賊欲遁不得回。
吳檣楚柁日千里,太府有粟寧待催。
朝廷號令必偃物,我得歸到孝王台。
日照西山雪,老僧門始開。凍瓶粘柱礎,宿火焰爐灰。
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齋鍾知漸近,枝鳥下生台。
梵樓佛火千輪出,漢畤神光百道來。
為報金吾休禁夜,太平簫鼓宴鈞台。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迴。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台。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台。
日照四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粘柱礎,宿火陷爐灰。
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齋鍾知漸近,枝鳥下生台。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台。
風散桐花松月開,上方樓殿踏歌來。
攜將蘆管新調曲,吹向生公舊講台。
自古詞林枝葉,皆從根柢中來。
萬卷須窺藏室,一塵莫點靈台。
長安何但遺黎舞,翁仲銅駝亦笑開。
他日佛貍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髏台。
小庵雲雨上,朝檻俯晴雷。
客子得幽勝,道人時往來。
閒情聊自喜,昔事只堪哀。
沖牆從茲老,何能敘玉台。
六朝勝事已塵埃,猶有閒人悵望來。只道鬼神能護物,
不知龍象自成灰。犀慚水府渾非怪,燕說吳宮未是災。
還識平泉故侯否,一生蹤跡比樓台。
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紅蠟燭移桃葉起,紫羅衫動柘枝來。
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回。
看即曲終留不住,雲飄雨送向陽台。
正向西窗處,兩峰蒼翠排。
白雲清晝入,玄鶴幾時回。
剪厭如毛竹,鋤嫌繞砌苔。
有時不開戶,煙雨蔽陽台。
使華金掌冠卿材,曾侍紅雲一雜來。
龍井為君增洗濯,鳳山來客小低徊。
膏翻玉雪團香帖,味篤金蘭共酒杯。
計相他時踵龐老,席前敷奏記東台。
玉函捧上五雲堆,著意通幽此一回。
三十年來增悵望,更無人上望仙台。
滄海揚塵已幾回,麻姑緩步此峰來。
彩雲縹緲聞仙樂,綠篆淋淳銷翠苔。
仙境長留間日月,飛仙宜號小蓬萊。
鳳簫鶴馭還相待,名籍今應在玉台。
幅巾高蹈挹洪崖,閒灑銀鉤著玉杯。
文律不論先漢後,詩源遠自國風來。
卻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師肯鑄回。
極欲去修床下拜,扁舟歸夢繞南台。
玉泉天上古仙伯,曾吏五雲書閣來。
寄語家人須修我,有時騎鶴過丹台。
漢字台的釋義
台〈名〉
地名。「台州」的簡稱 [Taizhou prefecture]。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為台州,以境內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臨海縣。元改為路,明改為府
南發交廣東溫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二首》
台〈名〉
(形聲。小篆字形。從口,(以)聲。從口,與表示喜悅有一定的聯繫。本義:喜悅。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來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如:台鼎(古代稱三公或宰相,意為職位顯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階(三台星亦名泰階,故稱台階);台斗(比喻宰輔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
台(臺)tai
⒈高而平的建築物:戲~。講~。陽~。瞭望~。
⒉像台的東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燈~。炮~。
⒋敬詞:~兄。~鑒。
⒌量詞:兩~戲。三~機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級官署名:中~。憲~。藩~。道~。
⒎台灣省的簡稱:~胞。
⒏桌子,案子:寫字~。梳妝~。
⒐ [台柱]舞台的支柱。泛指團體中的骨幹。
⒑[颱風]〔
1颱風〕
1發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種極其猛烈的風暴,風力常達12級以上,同時伴有暴雨。
2演員在台上表演時的風度。
────────────────—
台yi 1.我。 2.何;什麼。 3.喜悅;愉快。後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礪,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崇禎十年丁丑科》。
────────────────—
台si 1.通"嗣"。繼承。 2.通"始"。開始,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