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鼠共謀渴,相飲期入水。
一鼠下縋缶。一鼠上銜尾。
前鼠以之跌,後鼠以之死。
鼠死何足噫,夫人才可悲。
平地把手笑,乘崖撥足擠。
賊防易為力,壯楗完牆籬。
交防難為人,笑面惡肝脾。
前日信其是,今日悟其非。
安得先知明,有如灼火龜。
然則奈之何,期子同吁戲。
兩年再踏鉛山路,今日初嘗石井泉。
碧玉巖邊論湯餅,全勝五鼎擊肥鮮。
兩日風狂雨更顛,取將暖去更衣單。
金罌花發關誰事,何用夜來如許寒。
兩翁仕不至丞郎,名節能流百世芳。
窮巷號為通德裡,舊書藏在善和坊。
古楹日敝加丹刻,老柏年深益黛蒼。
太守懷賢崇教化,鄉先生盍祭於鄉。
兩妹日成長,雙鬟將及人。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
念昔別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始離恨,拭淚方慇勤。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同居雖漸慣,見人猶未覓。
宛作越人語,殊甘水鄉食。別此最為難,淚盡有餘憶。
兩臣初入夢,二月扈巡邊。澗北寒猶在,山南春半傳。
頌聲先奉御,辰象復回天。雲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陰低輦路,草色變新田。還望汾陽近,宸遊自窅然。
兩崖噴飛瀑,結屋煙蘿裡。
山人不冠屨,客至同隱幾。
獨鶴海上歸,孤雲澗中起。
淨掃白石床,風來墮松子。
兩豸歸歟一相留,孤山草木亦含羞。
忠言不必排閶闔,付與錢塘江自流。
兩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
病婦槌心號,血盡身為泥。
我死不息惜,少忍賦有甓。
何當深九仞,更與崇四尺。
兩揆光天秩,三朝奉帝熙。何言集大鳥,忽此喪元龜。
坐歎公槐落,行聞宰樹悲。壑舟今已去,寧有濟川期。
兩京春薺論斤賣,江上鱸魚不直錢。
斫膾搗齏香滿屋,雨窗喚起醉中眠。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兩眼日將暗,四肢漸衰瘦。
束帶剩昔圍,穿衣妨寬袖。
流年似江水,奔注無昏晝。
志氣與形骸,安得長依舊?
亦曾登玉陛,舉措多紕繆。
至今金闕籍,名姓獨遺漏。
亦曾燒大藥,消息乖火候。
至今殘丹砂,燒幹不成就。
行藏事兩失,憂惱心交鬥。
化作憔悴翁,拋身在荒陋。
坐看老病逼,須得醫王救。
唯有不二門,其間無夭壽。
兩月巴陵郡,搜詩朝暮間。
空能飲江水,恨不上君山。
昔者聞何至,今焉興盡還。
才名或遭罵,坎軻分低顏。
兩岸山花似雪開,
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宮外踏青來。
兩水夾城飄近遠,萬山擁翠綠參差。
兩窮相值愁無計,同是開元補闕孫。
百世清風於此在,莫將貧悴對人言。
兩章宛轉復清哀,讀到魚梁首重回。
便使短箋無姓字,也應知自艾軒來。
兩扶天御陟圓丘,璧月珠星拂采旒。
誰識從官興感夜,臥聽寒柝宿揚州。
兩山郁相對,晨策方上干。靄靄眺都城,悠悠俯清瀾。
邈矣二三子,茲焉屢游盤。良時忽已周,獨往念前歡。
好鳥始雲至,眾芳亦未闌。遇物豈殊昔,慨傷自有端。
漢字兩的釋義
兩
(會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同本義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兩,二十四銖為一兩。--《說文》
衡權…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漢書·律歷志上》
雙。用於鞋婁 [two]
一兩棕鞋八尺籐,廣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倫《憶原上人》
匹(長四丈)
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兩。--《左傳·閔公二年》
通「輛」。車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車三
兩(兩)liǎng
⒈數目字:
1一般用在量詞或"半、千、萬、億"等前面:~支筆。~個條件。~半。~億。在多位數中常是大數用"兩",小數用"二"("兩"和"二"也可通用):~萬二千。(注意:"兩"和"二"的用法有所不同:1有的數目字只能用"二"不能用"兩",如一、二、三, 二十等中的"二";2小數和分數只能用"二"不能用"兩",如零點二四(0.24),五分之二等;3序數也只能用"二"不能用"兩",如二姐,第二名等。)
2常用來稱成雙的或被認為成雙的事物(用"兩"不用"二"):~對。~雙。~可。~敗俱傷。~極分化。~全其美。~袖清風。
3在傳統的度量衡單位前,"兩"和"二"可通用:~斤(二斤)。但"二兩"不能用成"兩兩"。
4新的度量衡單位前,一般用"兩":~米。~噸。
5形容詞前做狀語,只能用"兩"不能用"二":勢不~立。
⒉〈表〉不定的數目(十以內的):等~天就走。
⒊重量單位:一~等於十錢,十~等於一斤(舊制十六~為一斤)。
────────────────—
兩liang 1.量詞。用於車輛。 2.借指車。 3.容納一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