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雲霞居,地隔千萬山。
三年三過我,一見一開顏。
袖出西遊編,字字破天慳。
可憐東門享,不及海上閒。
後會不可期,天步方艱難。
贈別可言無,鳥倦宜知還。
白髮暮倚閭,山空水潺潺。
道逢兩倫魁,風采照人寰。
出處各有適,為問二者間。
李周兩太史,筆削凜二班。
為問靜中得,何方濟時艱。
老我疾病餘,癙尤涕空潸。
回雁可寄書,勿諉殆且煩。
之調水符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
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
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
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
之子洛中來,芳樽喜暫開。
人誇阿連少,吾愧士衡才。
丹闕鳳皇去,清川鴻雁回。
都門春色美,相送思悠哉。
之子事行腳,正當年少時。
汲瓶尋活水,掛錫選高枝。
山向多邊看,雲從幾處期。
西湖柳花裡,欲別更遲遲。
之子蘊琅男憧紘劇?/p>
蘢蔥煙翠濕,瑣碎日光寒。
似向蘭亭見,全勝墨三看。
是中雖信美,未可懶彈冠。
之子歌遠遊,征車事奔逸。
歸來東籬下,一洗四方色。
靜觀草木蕃,若不與人力。
苟無浸灌功,造化庸有忒。
今年秋苦旱,五穀廢嘉殖。
梅僕竹亦焦,枯芝槁蘭茁。
一朝去酷吏,甘雨解眾惑。
天人本無間,喜氣滿城集。
奈何倉廩虛,一飽竟難得。
不如菊花乾,醫方賸稱述。
之子孤高勢莫攀,分甘肥遁此林間。
獨先草木有生意,幾歷風霜無老顏。
氣質冷冷全太古,聲名籍籍重孤山。
時人卻擬調羹手,到底調羹不似閒。
之子儒林傑,斯文國士稱。
詞章曹植擅,典故叔孫能。
秉哲中逾曠,撝謙外匪矜。
世家非冠玉,人物是壺冰。
海內休方駕,朝端且服膺。
五車俱可復,萬頃不勞澄。
活國嘉猷告,匡君重任勝。
側聞金作礪,意在木從繩。
昔旅西雝鷺,方觀南海鵬。
青冥翻蹭蹬,凌厲失飛騰。
制禮初煩訂,為郎頃見徵。
禰生宜獨薦,文子要同升。
浪有羶供餌,虛傳被襆綾。
可嗟懷白璧,竟與污青蠅。
直作悠悠去,從他袞袞登。
時情尚馳突,吾道豈憑陵。
善舞須長袖,良醫必折肱。
寧為棲枳鳳,不作下韝鷹。
鄭谷成真隱,蕭齋佔上層。
華胥久無夢,款段適堪乘。
種柳追彭澤,栽桃學武陵。
池涼蛙閣合,逕暖羽{甍瓦換羽}{甍瓦換羽}。
得句長鬚送,敲門稚子應。
掃庭延墨客,過寺折談僧。
賤子孤懷切,窮途百慮烝。
待沽希善賈,投分得良朋。
戎馬來何速,烽煙見未曾。
神傷瞻雉尾,愁絕望觚稜。
漠漠雖難問,蒼蒼尚可憑。
人心舞右袒,天意有中興。
厭世思蟬蛻,傷時泣土崩。
漁樵甘混雜,貧病苦因仍。
更短猶為簿,從聾也作丞。
依仁劇山仰,飽德正川增。
舊事將誰語,前非只自懲。
緣危時過棧,扶老漸攜籐。
篤義幾虛辱,溫顏豈謬承。
醇醲須手漉,撥刺賴觀罾。
笑語朝曛隔,塵埃肺腑凝。
尚期文字飲,相對夜深燈。
之之通才不受拘,妙年文史足三餘。
司征關市方共二,宴啟華堂正樂胥。
錦帳笙歌香霧繞,禪房風月夜窗虛。
後生取捨能如此,問信寧非遠器歟。
之子尤謙抑,親曾奉酒卮。
懷才嗟未用,抱疾竟難知。
歲暮風霜慘,天寒草木萎。
壯年今已矣,慷慨有餘悲。
之官未入境,已有愛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對遠林。
島聲淮浪靜,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門掩,唯應伴客吟。
之子洛中來,芳樽喜暫開。
人誇阿連少,吾愧士衡才。
丹闕鳳皇去,清川鴻雁回。
都門春色美,相送思悠哉。
之語。就譜此曲以寄之。花月少年常嬉遊伴,底事不能忘。楊柳送歌,暗分春色,夭桃凝笑,爛賞天香。綺筵上,酒杯金瀲灩,詩卷墨淋浪。間裊玉鞭,管弦珂里,醉摧紅袖,燈火夜。回首事堪傷。溫柔竟處,流落江鄉。惆悵鬢絲禪榻,眉黛吟窗。甚社燕秋鴻,十年無定,楚星燕月,千里相望。何日故園行樂,重會風光。
之子問行役,火傘正當天。酷哉幾可炙手,流汗滿襟沾。僕僕長亭古道,人在竹輿何似,甑釜受蒸煎。帝憫蒼生熱,敕下九龍淵。命豐隆,驅屏翳,起蜚廉。神工一炊黍頃,爽氣遍垓埏。洗滌山河塵土,轉作清涼境界,物類舉醒然。稽首謝天賜,伸腳快宵眠。
之子趣裝歸,占黃已在眉。
彫蟲觀暇日,薦鶚信秋期。
喜有傳衣缽,慚無助鼓旗。
捷書來報我,端的菊花時。
之子婆娑幾許年,眾人遷後獨稀遷。
即今便上青雲上,已愧開爐白日仙。
之子有名父,何蕃合比望。
虞庠驚脫穎,孔壁妙忘筌。
高第攽楓扆,長身掩薤阡。
師亡鄉黨惜,人往歲時遷。
達宦誰無死,遺文爾獨傳。
客郵曾旅進,邑子例垂憐。
哀語推真由來,絺詞激懦篇。
善人宜有後,一見欲潸然。
之子酒所,龍蛇揮掃。
清風拂硯,明月視稿。
佳思湧出,傍觀驚倒。
豈不有學,升之曰造。
之子詠陟岡,別我歲時晏。
後夜失群鶴,高天著行雁。
楚山遠近出,江樹青紅間。
尊酒無足辭,離愁滿行盼。
之子適所遇,愛此山林居。
禪心庭下樹,仙訣枕中書。
溪明暑醉後,洞暗春遊初。
逢痾藥籙補,得意琴聲徐。
人生隨樂住,世事與閒疏。
勿用掛雲網,孤鴻翔太虛。
漢字之的釋義
之
(會意。像艸過屮。枝莖益大。本義:出,生出,滋長)
同本義 [grow]
之,出也。像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說文》
如語焉而未之然。--《禮記》。俞樾平議:「此之字乃其本義。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適也。--《廣雅》
自伯之東。--《詩·衛風·伯兮》
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之虛所賣之。(「虛」同「墟」)--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詞。代替人或物:愛~重~。取~不盡,用~不竭。
⒊代詞。這,此,或虛指:~子于歸(這個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詞、名詞等之後,跟"的"相當。〈表〉修飾或領屬關係:光榮~家。四分~三。兩年~後。羔羊~皮。中國~富強。人民~英勇。
⒌用於主謂結構中間,使其變為偏正結構: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⒍文言虛詞:~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