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落秋風泊暮灘,月生潮上客心閒。
海門南望天侵水,左直金鰲駐蹕山。
帆檣共天遠,樓觀與雲平。
山閱三分國,江橫十萬兵。
帆卸西灣側。望康廬、老峰面目,舊曾相識。歲歲滔滔江浪遠,回首暮雲空碧。今想見、發痕全白。眠鹿磯頭茅屋爛,問草堂、誰管真泉石。還更有,青牛跡。老峰點首如招客。道十年、玉斗窗間,兩成疏覿。贏得老夫諳閱世,不作少年太息。看雨餘、依舊青山色。汶上歸來重過我,最峰頭、新長芝堪摘。分半席、共橫笛。
帆帶暮雲歸別浦,崖拖秋色落澄波。
天連尺五銀河挽,月倍尋常玉鏡磨。
帆掛澄江雨霽時,綠鋪春岸草離離。
定乾坤句輕相送,逢著知音舉向伊。
帆帶春風夢,鷗知遠客心。
暮愁隨雨做,逸興與江深。
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
絕憐寒食煙,與子不同斟。
帆腰風便得歸程,天末層雲暗又明。
淺色雞兒深色草,知誰教汝喚詩成。
帆來鳥去蘇州句,落木長江老杜詩。
得意寫圖那辦比,驚人吐句或能之。
長年役役愁肝腎,老態駸駸入鬢髭。
寄謝樵夫與漁子,可憐日用不能知。
帆過尋陽晚霽開,西風北雁似相催。大都浪後青堆沒,
五老雲中翠疊來。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遠公林下蓮池畔,個個高人盡有才。
帆腹膨脝飽北風,一彈指頃萬山空。
天垂九馬層雲外,人在孤鴻過影中。
夙世曾游銀世界,飛精復謁水精宮。
湖神波吏須相識,吾在神霄舊有功。
帆來帆去海中山,自笑臞仙歲月閒。
忽值巡遊防豕突,也叨扈從識龍顏。
寺傳弓劍煙嵐外,門掩詩書浪泊間。
待得諸孫上金榜,九重高拱報堯班。
帆近蓬萊忽浩茫,歸來散發且陽狂。
昔陪上帝圖書府,今作清都山水郎。
子美愁來曾叫舜,退之老去觸鳴唐。
商歌滿屋如金石,絕勝簫聲出洞房。
帆落帆開兩渡頭,洞庭木葉擾離愁。
青山帶日低平野,白浪隨風過別洲。
月靜沙寒知雁宿,雲深水暖羨魚游。
畫橋隱隱橫天漢,人度空中影倒流。
帆桅飛去東空明,人倚東風兩翼生。
世事快人如此否,日斜三百不留行。
帆影斜陽裡。與蘆花、分風飛過,落星遺此。瓦老苔荒鐘鼓陋,斑剝,殘碑無幾。想此處、閱人多矣。天上白榆猶落去,況人間、一瞬浮花蕊。問五老,笑而已。仙翁當日曾揮麈。拍闌干、浩歌音響,振魚龍耳。九十餘年無人問,遺韻半江煙水。慨宇宙、風濤如許。安得六丁移此石,去橫身、作個中流砥。長唱罷,冥鴻起。
帆在天邊客倚樓,此時相望最離憂。
星槎路遠迷全影,繡被香遙認半謳。
不見鮫盤休墜涕,莫逢蓮葉更障羞。
石城艇子知非是,始信無愁果有愁。
帆指長河風力微,漁舟個個有魚歸。
一聲水際笛三弄,幾處梅邊竹四圍。
桑伐遠揚蠶事熟,花消濃艷柳綿飛。
西湖只在錢塘外,又見孤山梅子肥。
帆落松陵浦,枯柳纜瓊艘。杖策無人獨步,浪厭百花橋。我掛風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餘韻觸驚濤。絕景有誰賞,霧暮閉三高。不須臾,千古事,一蕭條。鱸魚縱有,澤荒甫裡失溪橋。更吾名高業茂,終歸荒田野草,且穩一枝巢。舉酒酹空闊,煙遠路迢迢。
帆力劈開滄海浪,馬蹄踏破亂山青。
浮名浮利過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帆疏疏,纖綠蒲,二十四幅輕江湖。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過瓜步暮濡須。
長風沙頊問鯉魚,大孤山側鳴寒烏。
魚腹無書報家信,憑烏為到西山區。
西山松柏應更好,及取之官來拜掃。
漢字帆的釋義
帆
張帆行駛 [sail]
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江水。--韓愈《除官赴闕》
帆 〈名〉
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 [sail]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又如:揚帆;帆力(帆受風時的推動力);帆勢(帆篷張掛之勢);帆楫(船帆和槳)
靠帆推進的船舶[sailing ship]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又如:帆舶(船舶);帆海(船行於海)
帆(颿) fān
⒈掛在船桅上,借助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船。張~行船。
⒉
【帆布】用棉、麻等織成的質地牢固的粗布,可做船帆、帳篷、衣服、鞋等。
────────────────—
帆fan 1.指旗﹑帆等物受風吹拂。 2.指船張帆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