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是七。門左垂弧當此日。點檢春光。百草千葩已斗芳。折花持酒。彩袖慇勤來祝壽。明歲而今。穩向南宮待捷音。
仲氏懷聯璧,慈親念倚閭。
官遷身未享,子少室無儲。
不料全家望,真成一夢虛。
生材慳子壽,天意竟何如。
仲賓筆底招君子,廷玉胸中敬正人。
更著紫陽虛叟句,兩公炯炯見精神。
仲冬陰氣積,嚴霜凍郊坰。
居人猶念寒,子有萬里行。
此行勿雲遠,去路青雲平。
驊騮無蹇步,鴻鵠有修翎。
聖明圖治切,仄席用儒生。
曈曨九門辟,紛袍集王庭。
吾子富春秋,詞學浩縱橫。
一吐經濟策,唾手拾科名。
秋風歸故里,錦衣為親榮。
暱暱重離去,莫學兒女情。
仲秋久不雨,殘暑氣猶郁。
晝夢化飛鴻,青冥脫羅罻。
果有叩門者,嘉招為湔祓。
林下見高人,杯中得佳物。
世故萬不平,如利劍一刜。
何況詩家流,談鋒出奇倔。
味同本道合,心敬匪貌屈。
維茲古琳宮,巋然金碧幾。
生雲石巑屼,蔭日樹蓊蔚。
更有竹萬竿,風梢互披拂。
黃冠作保行,享此傲簪紱。
吾儕許借景,仙意亦彷彿。
其徒傳異書,升空白日欻。
腐儒早知命,靈丹未甘乞。
座間亦有賦,腸枯語言吃。
崖根茗泉深,尚留一再掘。
仲尼作經授曾子,明稽至孝之終始。
始於事親終立身,以是揚名於後世。
大雅有言念爾祖,述脩其德乃為美。
聖訓昭昭十八章,寫之琬琰千餘歲。
湯生本由義方教,石磨沙盪求成器。
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為之字。
立身之道將何如,非曰凡人富與貴。
不賢而位何能為,蠅蟲豈不披紅紫。
周公亦人舜亦人,口銜日月坐天際。
勗哉見善勿遲疑,往往後生誠可畏。
仲宣徙倚思歸後,又復誰傳獨步名。
自昔城闉雖尚在,至今波浪未嘗平。
半規赤日沈荒渚,一縷黃煙起廢城。
梅落碎花催塞色,葭橫響葉弄邊聲。
驚寒牧馬頻回顧,趁暖賓鴻漸北征。
況乃有懷傷歲暮,登樓那不動鄉情。
仲鼕鼕至後,春從九地回。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復向此寺逢。
春來春去無復見花草,但有東風刮地如驚雷。
人生七十能幾時,四度逢春只在斯。
祠官不復更遞代,直若倉庾氏,
久任無年期。大農賦祿隨官品,
豐儉由來皆有分。空盡天年在世間,
饑飽死生皆不問。癃老非才固應爾,
豪俊當年亦為此。謂非貶謫實累囚,
謂是歸田猶祿仕。憶昔漢唐與本朝,
鹹有自新及起廢。如今豈無大眚及溥天,
不在他時灑心例。人生如寓年年老,
歲歲彫零人漸少。莫嫌四見魏唐春,
尚得逢春到華皓。祠官之設自何時,
聞是元豐宰相之所為。欲擯老成皆不用,
托於優假創斯規。當時弊政出一切,
豈謂瘡疣後世遺。專寵持權事雖巧,
榮華寧得多時好。君不見金陵零落故相家,
一如寂寞韶陽廟。
仲溱字惟秦,侯官人。
性拙直,寡言笑,與人交接,言辭少拂即掩耳而去。
詩苦求工,不愜意不止。
每出其詩示人,以手按紙,手顫口吟,人或誦其詩,口喃
喃與相應和,其自喜如此。
平湖一片浸崔嵬,城近黃昏鳥雀哀。
春草自深沽酒市,天花空落講經台。
雲埋故壘誰為主,水出青溪更不回。
六代興亡成舊夢,翠華馳道上蒼苔。
仲冬佳節,靈童來報,陽氣初升。黃芽齊吐,玉漿澆溉,榮布層層。甲方瓊秀,庚方金彩,相間星能。把明珠祥艷,瑞光迎在,雲外騰騰。
仲圭舊裡足淹徊,曲徑橫橋一水隈。
小?春風認酹酒,佛香長和墓門梅。
仲瑛所藏《步虛詞》四章,青城虞翰林所作。
仙風道氣,可廁之楊許間洞玄隱文也。
仲瑛藏於玉山小樓,余遂扁之曰小蓬萊,為書《小遊仙》
四章於後雲。
東華塵又起瀛洲,十屋今添第幾籌。
阿母西來騎白鳳,蛾眉相見不勝秋。¤
仲冬方寒荔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
若將朝菌比大椿,相去何啻千萬里。
金芝仙草不可見,長生之草略相似。
少時曾識青青色,今日得之乃真是。
天工矜憫輕喪生,故出珍苗普相示。
若言神仙可學致,自是未得養生理。
仲尼始可言無意,孟子方能不動心。
莫向山中尋白玉,但於身上覓黃金。
山中白玉有時得,身上黃金無處尋。
我輩何人敢稱會,安知世上無知音。
仲氏既不能定其名,經行又不能指其地。
睹奇逸於筆勢,想溪山於詩意,
瞭然景物之皆備,又何必吾身之親至也。
仲秋秋陰合,壁落走鼯鼠。
徹宵風雨驟,平地生洲渚。
莫辨路與溪,廬舍失處所。
淨林古梵屋,木佛豈得御。
當門金剛惡,茲復化何許。
方丈九旬僧,足廢不能舉。
徘徊想舊歷,突突起沙嶼。
遺關茁芝菌,臥竹壓麻苧。
山民窮無告,謀食屢多阻。
三鄉凡幾戶,竟墮魚鱉侶。
傷痛李生迂,卷盡牌頭墅。
獨慨虛浮身,昏迷怯幽佇。
上流未偃戈,戰血冱荊楚。
近畿天示儆,歲月不我與。
就食難下嚥,酸恨徹心膂。
仲也登鳳台,想像鳳皇見。
飄飄李仙人,英詞尚光絢。
名園萬樹花,盡日春風扇。
微風籠江來,新淥滿畿甸。
笑瀉橐中金,白門酒漿賤。
據石發酣歌,韓陵此一片。
歸來笑向兄,佳士堪吾戀。
落落懷賢心,千秋一扳援。
仲冬寒氣盛,玄雲停故且。
嘉樹厲清節,孤芳潔素心。
幽幽熒歲落,皎皎隔塵侵。
折寄無來使,山川迥且深。
仲子甘心織屨避萬鐘,淵明不肯折腰為五斗。
一年鴻雁識來往,終日沐猴何去齲
甥詩意慕兩君閒,讀書要在存心久。
平生所談性命奧,長棄不憂金石朽。
我今頗習鶖子定,猶復晨朝怖頭走。
刳心先擬謝聲名,不作羊鄒淒峴首。
雲梯雨矢集無方,我已心灰同墨守。
恐甥自是禹門鱗,未可潛逃入吾藪。
琢磨晚覺孟光賢,畏我放言時被肘。
甥能鋤我青門瓜,正午時來休老手。
仲夏*開四葉初。仙姬分秀下雲輿。祥光瑞氣共相扶。法性殊無塵事累,靈安那有世情拘。自然遐壽等麻姑。
漢字仲的釋義
仲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同本義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跡》
孰與仲多。--清·黃宗羲《原君
仲zhong
⒈兄弟排行(伯~叔季)次序:~居第二。~弟。
⒉位居第二的,中間的:~春(春季第二月)。~裁(在中間調解、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