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方睡起,信步過東畦。
穴徙蟻知雨,巢穿燕補泥。
路坍連草沒,果重壓枝低。
村婦抱兒子,籠邊教喚雞。
午思昏昏不肯醒,倦投竹枕睡難成。
曉然有夢疑非夢,聽得人聲及水聲。
午枕閒隨夢出塵,覺來不記是城闉。
寂無人語惟聞碓,恐有穿腰持石人。
午夜涼生翠幔。簾外行雲撩亂。可恨白蘋風,欲雨又還吹散。腸斷。腸斷。楚夢驚殘一半。
午醉厭厭醒自晚,鴛鴦春夢初驚。閒花深院聽啼鶯。斜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莫倚雕闌懷往事,吳山楚水縱橫。多情人奈物無情。閒愁朝復暮,相應兩潮生。
午睡簾櫳春日長,半消金鴨水沉香。
隔窗花影時來去,疑有東鄰覘宋郎。
午節人傳百藥良,三千玉女斗群芳。
銷憂萱草名空美,長樂宮中樂更長。
午日柳陰正,曉風花氣新。
川明魚詠水,林靜鳥啼春。
午枕風輕睡足時,起來閒掩竹間扉。
登山劇欲君聯臂,出戶那堪客挽衣。
失腳半生沈世網,掀髯一笑見天機。
青山好去應須去,蘧瑗於今已覺非。
午醉初醒後,迴廊獨立時。
斜陽明雨葉,乳鵲裊風枝。
違俗雖堪笑,師心頗自奇。
旁人疑徙倚,向道是尋詩。
午倦便高枕,朝饑美小餐。
時穿幽圃屐,常掩小庵門。
溪憶鷗盟約,花迷蝶夢魂。
餘生猶幾許?萬事付乾坤。
午風庭院綠成衣,春色方濃又欲歸。
蝌蚪散邊荷葉出,酴醾香裹柳綿飛。
午月至子復,書雲七日來。
六日七分說,觀天何隘哉。
午枕汗如洗,曉櫛氣稍蘇。
落蛩試風露,滿意鳴相呼。
倦客感節物,流光不躊躇。
秋聲已如許,殘暑何足驅。
人言今歲熱,迥與常歲殊。
此理恐未然,豈不知頭顱。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後當彌不如。
病骨須一涼,未暇惜居諸。
坐來有清思,西風搖井梧。
午後鐘鳴鸛鶴飛,日高嵐氣濕人衣。
回頭但見青松樹,不信城中有是非。
午陰初轉歇餘喧,暫到高齋一憑軒。
薄芡因依殘漲沼,棗梨狼藉晚秋園。
輕涼著衽如堪掇,靜境留人自不煩。
須信吏中逢隱趣,隨且鮭菜伴芳樽。
午夜崩騰玉馬飛,春前臘後未為遲。
正憐灞上詩無繼,似與山陰客有期。
搖蕩江花迷遠渚,埋藏海嶠失多岐。
誰能作句催端水,清絕合州別駕詩。
午時猶未識金烏,對面看人一似無。
臘月黃茅猶爾許,不知八月卻何如。
午位符炎德,真人感赤精。
誕彌佳節近,四海祝長生。
午醉西橋夕未醒,
雨花淒斷不堪聽。
歸時應減鬢邊青。
衣化客塵今古道,
柳含春意短長亭。
鳳樓爭見路旁情。
漢字午的釋義
午
(象形。本義:御馬索)
同本義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午」字]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轡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在午曰敦羊。--《爾雅》
用以紀月。即農曆五月
午,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說文》
用以紀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謫。--《左傳》
用以紀時,即十一時至十三時;正午,白天十二時 [noon]
午戰於彼。--《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時已過午。--《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過午已昏。--明·歸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午時]十一點到十三點。
⒊特指正午(十二點):~餐。上~。中~。下~。
⒋[午夜]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