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連峰入無際,天畫封疆限華裔。
如何谽谽忽中裂,西通風來動邊氣。
隴山秋樹舊巢傾,遠向江東逐旆旌。
去國夢魂應繚燒,入春喉舌漸分明。
一聲警露何慚鶴,百轉遷喬肯讓鶯。
終日雕籠心不戀,經年丹嘴色猶輕。
思歸悒悒因成疾,顧主依依尚有情。
死葬小園芳草地,夜來經雨綠苔生。
隴上泉流隴下分,斷腸嗚咽不堪聞。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峽千秋空白雲。
隴水下隴頭,東西南北流。
浮萍逐隴水,一去不復收。
隴西公,苦得別。六月爐頭,掉錘打鐵。養渾家、都要清閒,獨自受炙*。火燒瘡,汗滴血。萬苦千辛,何時是徹。馬風風、誘引回頭,向道
隴頭泉,未到隴下輕分。一聲聲、淒涼嗚咽,豈堪側耳重聞。細思量、那時攜手,畫樓高、簾幕黃昏。月不長圓,雲多輕散,天應偏妒有情人。自別後、小窗幽院,無處不消魂。羅衣上,殘妝未減,猶帶啼痕。自一從、瓶沈簪折,杳知欲見無因。也渾疑、事如春夢,又只愁、人是朝雲。破境分來,朱弦斷後,不堪獨自對芳樽。試與問,多才誰更,匹配得文君。須知道,東陽瘦損,不為傷春。
隴頭無驛奚為朵。巖前有折宜來墮。風急雪雲溪。詩清滿意攜。竹爐良夜飲。飲竟煎僧茗。梅以句深長。得花情未忘。
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漢兵處處格鬥死,
一朝盡沒隴西地。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誰能更使李輕車,
收取涼州入漢家。
隴首紅旌急,樽前悴幕重。
林端翻遠剎,花外轉疏鐘。
夜寂清機發,春闌別意濃。
如何玉琴韻,並欲在青松。
隴麥漸漸滿意青,只憂春旱起蟊螟。
當年人誦禱而雨,合向茲山試乞靈。
隴雲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滿樓。
乍客關山生遠夢,自憐旌節到邊州。
雪消長阪黃昏度,水浸幽汀綠草抽。
聞說此方泉作酒,寧將駐馬勸箜篌。
隴梅示寄江南信,我黍先回燕谷春。
忽憶少陵巫峽句,菜盤思見玉織人。
隴雁南飛河水流,秦城千里忍回頭。
征行渾與求名背,九月中旬往夏州。
隴阪去何長,隴水復湯湯。
咽處堪啼淚,流時更斷腸。
三秋邊草白,萬里戍雲黃。
辛苦交河使,西來憶故鄉。
隴首酬華矚,寒山轉郁蔥。
翳林難見日,靈穴易生風。
帆影滄洲外,雞聲綠樹中。
何如石門興,雲臥趣堪同。
隴西千里向平原,西笑時時綠羽翻。
不似禰生終見殺,止因能作世人言。
隴外長亭堠,山深古塞秋。
不知嗚咽水,何事向西流?
隴上無人寄一枝,疏花忽見喜生眉。
巖稜面瘦霜明裡,瀟灑香寒月上時。
比姑射仙同調度,與林逋老共襟期。
孤芳不競能堅守,肯向離騷怨未知。
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嶮,其山猶不全。
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墮者爭紛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閒。
將命提雕籠,直到金台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吾聞古聖王,珍禽皆捨旃。
今此隴民屬,每歲啼漣漣。
隴雲溶洩,隴山峻秀,隴泉嗚咽。行人暫駐馬,已不勝愁絕。上隴首、凝眸天四闊。更一聲、塞雁淒切。征書待寄遠,有知心明月。
漢字隴的釋義
隴
(形聲。從阜,表示與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龍聲。本義:古地名。在今甘肅東部)
即隴山。綿延於陝西、甘肅交界的地方 [Long]
隴,天水大阪也。--《說文》。沈濤註:「今本合三處互訂,古本當作『隴山,天水阪、大阪也。』」
甘肅省的簡稱。因古為隴西郡地而得名 [Gansu province]。如:隴西(古郡名。在今甘肅省東南部一帶);隴上(地名。在今甘肅省)
通「壟」。田埂 [ridge]
席隴畝而蔭庇。--《戰國策·趙策三》
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史記·項羽本紀贊》
又如:隴邱(田壟;土丘);隴畝(田野,田畝)
泛指山 [hill]。如:隴斷(
隴(隴)lǒng甘肅省的簡稱:~西。~海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