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由來命脈通,大千世界一光中。
藥王菩薩知君是,乞取刀圭救病翁。
佛氏苦戒酒,詳見所譯經。
謂人諸罪業,多以酒故成。
酒豈能造罪,心為物變更。
心空罪亦空,逕造金仙庭。
今我舉茲酒,聊救飢腸鳴。
雖雲違佛戒,初匪墮俗情。
佛法二字,人人知有。
狼毒砒霜,那容下口。
直饒透出威音前,也是癡狂外邊走。
佛高一丈,魔高一丈。
月落寒潭,雲生碧嶂。
不識慈氏如來,喚作布袋和尚。
佛界似仙居,僂台出翠微。
浙中山水最,海內衲僧歸。
草樹有真意,禽魚盡自機。
禪房無別事,唯見白雲飛。
佛寺興已盡,隱廬來不賒。
隤基瀕野水,瘦竹隱疏花。
試挽添丁問,雲過叔度家。
清談固難覓,渴肺頗思茶。
佛法元無法,人謀盡過謀。
說空猶是看,領妙更何求。
徑滑松杉古,窗虛水石幽。
琤琤鳴鐵裹,安處一時休。
佛子掃空泡影后,道家跳出囪門餘。
日公未得為超脫,猶寶寒齋數紙書。
佛前香印廢晨燒,金錫當門照寂寥。
童子不知師病困,報風吹折好芭蕉。
佛法行中原,儒者恥論茲。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治生守家世,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穎悟,德報豈吾欺。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佛法詩名誰更繼,未聞隨分謁侯王。
洗盂秋澗日華動,搗藥夜堂雲氣香。
苔蘚亂青封疊石,杉松濃影過空牆。
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師住久長。
佛性分明脫有無,醋酸何用掛葫蘆。
薄霧輕煙留不住,扁舟已過洞庭湖。
佛法行中原,儒者恥論茲。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治生守家室,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穎悟,得報豈汝欺。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佛宇崇崇倚翠微,萬株松蓋碧相圍。
崎嶇短策頻行路,盤薄胡床暫解衣。
自笑將身為馬走,不妨著眼趁鴻飛。
枕流漱石平生事,卻為蝸蠻定是非。
佛已歸無跡,吾當反自崖。
肺腸蠲墜露,衣佩結明霞。
陶令難忘酒,龐公亦有家。
下山人借問,姑射吒南華。
佛法下衰,眾魔崢嶸。
如虎而祴,白晝市行。
晚交得君,如黃河清。
君與予談,洞見底裡。
予建一事,君曰可紀。
予出一辭,君曰入理。
狂猘狺狺,嗾之者誰。
君躡予足,怒形於辭,
古有徇義,捨父背師。
曷不千指,曷不百歲。
神祐磨專,貴奸壽悖。
謂天昭昭,天寶茫昧。
君素清苦,簡潔自持。
如政黃牛,標韻過之。
有德操才,得疾亦奇。
浮華眼前,道義千古。
昔有微言,噤不敢吐。
含哀以告,君必領悟。
佛經六千餘卷,聃書八十一篇。
今為二氏學者,我則兩端竭焉。
佛贊西方經現在。廣長舌相三千界。為要眾生生信解。臨終邁。不修淨業猶何待。七寶池塘波一派。蓮華朵朵車輪大。華內托生真自在。分三輩。阿鞞跋致長無退。
佛如展手,道似握拳。
全提正令,無黨無偏。
蟭螟眼裡放夜市,大蟲舌上打鞦韆。
佛供齋僧冀萬分,幽明路絕竟難論。
若為可慰重泉念,觸事平心無怨恩。
漢字佛的釋義
佛〈名〉
梵文 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 [梵文Buddha]。意譯為「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據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後二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 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後漢書·西域傳》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帶來的光明);佛會(佛菩薩眾聖會聚的地方);佛圖(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佛教 [Buddh
佛 fo
⒈梵語"佛陀"的簡稱。"佛"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得道者)的稱呼:拜~。特用於尊稱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祖。
⒉
【佛教】〈古〉印度釋迦牟尼創立的宗教。
⒊見fu。
────────────────—
佛(彿、拂) fu
⒈
【彷彿】見"fǎng仿"。
⒉見fo。
────────────────—
佛bo 1.興起貌。
────────────────—
佛bi 1.見"佛肸"﹑"佛狸"。 2.通"弼"。輔助。《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鄭玄箋:"佛,輔也。"陸德明釋文:"鄭音弼。"馬瑞辰通釋:"古字其音均與近,故可借作也。"一說,佛訓為"大"。《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毛傳:"佛,大也。"參閱清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