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夫人之高誼兮,真一時之女英。
既富有此好德兮,又申之以令儀。
帶幽蕙之縹緲兮,佩明月之陸離。
人自操捨之不一兮,雅獨取善以自持。
何報施之或忒兮,罹禍艱於不虞。
顏色炫而未暮兮,所天忽以殞俎。
痛平素之偕處兮,忍此奄奄而嫠居。
瀝哀血以自誓兮,甘餌毒而捐軀。
佩珠玉以死真兮,固眾女之所嗤。
曷卓越以不顧兮,棄性命其如遺。
美不可強有兮,信天資之所開。
要反心以內省兮,豈或售乎人知。
嗟三晨之未浹兮,遂俱游而莫留。
死者有知兮,羌魂魄以並游。
日黃昏而不見兮,虛室窈其無人。
惟哀風以歸來兮,動素幔之襜襜。
何平生之款密兮,遽音聲之不可尋。
儼遺跡以在目兮,紛百憂而攻心。
豈至理不吾喻兮,如意厚而悲深。
撫雙櫬以增慟兮,涕清血而灑襟。
已矣哉,人生有死兮,
自前古而既然。精魄忽其不駐兮,
惟修名之可延。忍錄錄以寓世兮,
信烈者之所羞。儻佳志之獲申兮,
雖奄忽其焉悼。
惟長子其浚哲兮,古塗山之苗裔。
遙仰文母之婀娜兮,嗣前徽而婉。
羨螽斯之振振兮,吐玉英而樹庭蕙。
望關雎於河洲兮,識靈偶之重別。
貌雍雍而齊莊兮,氣馥馥以內潔。
予誦樛木而知惠兮,殊惡妎婦之催花。
垂萬世之閫格兮,咀性中之天葩。
馳吾思於雲際兮,慕聖媛之餘響。
播清塵於千載兮,覽芳規以目爽。
追前修而希靜一兮,宓妃女媧邀以為黨。
女貞乃木之佳諱兮,鴻亦非偶而不翔。
睹微物之清淑兮,生與儷而休有光。
時荏苒其代謝兮,感落葉而心傷。
抱素質而自嫮兮,倚恬淡以為床。
余將登閬風以息趾兮,征不死之素鄉。
覯銀毫之戴勝兮,贈我白水之瑤漿。
攜雙成之悅婆娑兮,眉聯娟而動朱唇。
內桄桄而靡翳兮,神渙渙而絕塵。
歲與大鈞齊兮,執恍忽而為真。
棲遐志於浮雲兮,整青絡而越瑤津。
端直吾之所願兮,修性理幽惟節與仁。
惟師墨海多雄藻,具足身中無欠寶。
先追禦寇跨泠風,後伴騷人拾香草。
惟公帶礪長淮比,聊為蒼生拂衣起。
一時冠劍滿漢殿,簡注非公欲誰擬。
金鑾文采粲鑿藻,玉扆平章看端委。
敢將蠅影附驥塗,原薦盤盂奉明水。
惟聖觀化,自源而流。
惟吏觀化,自邑而州。
聖念於民,吏職其憂。
民壅於化,則吏之尤。
我相此邦,此邦之休。
昔民睽睽,胥戕以劉。
今民熙熙,式歌且謳。
昔民啼饑,谷粒不收。
今民夷懌,無佩犢與牛。
是曰化國,莫知其由。
我儀圖之,惟孝友張侯。
侯有令德,不競不球。
澤濡而春,令肅而秋。
磨夙夜不勤,惟民之諏。
孰冤而伸,孰貧而賙。
孰梗而頑,去其賊蟊。
孰巧而奸,鍛其戈矛。
惟教化不行,如疾弗瘳。
既觀厥成,泮渙以游。
經之營之,爰始爰謀。
乃築斯亭,於江之陬。
如跂斯翼,如方斯輈。
如虹維橋,如鷁維舟,
如蓬萊瀛洲。匪曰予觀,
臨深極幽。爾化於成,
其政優優。如彼時雨,
雲之油油。如彼源泉,
集於澮溝,惟百以留。
逆彼源矣,其流悠悠。
登彼亭矣,共樂浮福
爾囂爾頑,化而善柔。
爾利爾銛,化而鋤耰。
爾文而化,為蘇為歐。
爾俗而化,為虞為周。
大德小德,劂義可求。
無不爾承,劂德莫酬。
惟知負米樂,不覺抱關卑。
出處兩得意,是非皆自知。
惟昔遷樂土,迨今已重世。陰慶荷先德,素風慚後裔。
唯益梓桑恭,豈稟山川麗。於時初自勉,揆己無兼濟。
瘠土資勞力,良書啟蒙蔽。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門第。
既起南宮草,復掌西掖制。過舉及小人,便蕃在中歲。
亞司河海秩,轉牧江湖澨。勿謂符竹輕,但覺涓塵細。
一麾尚雲忝,十駕宜求稅。心息已如灰,跡牽且為贅。
忽捧天書委,將革海隅弊。朝聞循誠節,夕飲蒙瘴癘。
義疾恥無勇,盜憎攻亦銳。葵藿是傾心,豺狼何反噬。
履險甘所受,勞賢恧相曳。攬轡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慶始獲申,恩華復相繼。無庸我先舉,同事君猶滯。
當推奉使績,且結拜親契。更延懷安旨,曾是慮危際。
善謀雖若茲,至理焉可替。所仗有神道,況承明主惠。
惟帝憂南紀,搜賢與大藩。
梅仙調步驟,庾亮拂櫜鞬。
一室何勞掃,三章自不冤。
精明如定國,孤峻似陳蕃。
灞岸秋猶嫩,藍橋水始喧。
紅旓掛石壁,黑槊斷雲根。
滕閣丹霄倚,章江碧玉奔。
一聲仙妓唱,千里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官榮見子孫。
流年休掛念,萬事至無言。
玉輦君頻過,馮唐將未論。
傭書酬萬債,竹塢問樊村。
惟菊可配松,受命天地正。
吾家植千本,朝耘暮灌潤。
未言制頹齡,且用樂野性。
嚴霜百草死,後皇布肅令。
始知貞勁節,老硬異脆嫩。
俗圃蒔紅卉,賴君古道振。
斥謂非其類,一洗靈均根。
騷人昔所餐,此輩何敢競。
惡紫如惡莠,魯叟遁無悶。
世眼重脂粉,君子故安命。
惟此楚騷,能歌蓋寡。
我醉友能老嚴灘者,駕風驂雲。
此誰其寫,是常夢中與之遊也。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
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髮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台興亦知窺閫壘。
齊人謀莒本秘詭,登樓密語不敢指。
兩唇含合不哆侈,見者能知豈徒爾。
後人學疏忽源委,傳會流俗兼下裡。
庚長吳人記前史,郢永遂令齊亥豕。
少知長老習步跬,紅綠誰能辨朱紫。
縱有是師無是士,聞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書幾,彷彿聲形多取似。
目前趨過或但已,翻覆討論徒纍纍。
方侯大梁舊冠履,結髮儒衣長槐市,
發憤編摩貪寸晷。索摘真能窮骨髓,
持以告人遭詆毀。方侯持心直如矢,
尊吾所聞寧轉徙,若不我從知已矣。
我留龜溪同梵庋,膻蕕偶幸親蘭芷。
時論古意自鞭棰,不覺此心思奮起。
乃知古學惟審是,晚乃紛紜聽華綺。
考永聲律究終始,縱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誰雲不傳紙,革誤鋤疑雲糠秕。
慾障東流歸海水,識路直須行不已,
靖節琴中有宮徵。
惟忠且惟孝。為子復為臣。
一朝人事荊身名不足親。
吳起常辭魏。韓非遂入秦。
壯情已消歇。雄圖不復申。
移住華陰下。終為關外人。
惟皇降衷於下民,暴暴莫殄心之仁。
孝哉顏氏一有感,畢逋啣土成丘塋。
彼亦莫如其所以,自甘血觜含余辛。
志壹動氣氣動志,鳳儀麟出理亦均。
環百里地畫疆井,千有餘載蒙嘉名。
繡衣使者迂六轡,下馬肅拜心凌兢。
大書瑰辭鎮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陰。
明刑弼教期無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傳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興。
但願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亂干童程。
惟聖格天,惟明饗日。帝郊肆類,王宮戒吉。
珪奠春舒,鍾歌曉溢。禮雲克備,斯文有秩。
惟昔號能吏,在公勤嚴明。
挾茲來共理,教化日流行。
堂堂陳漢州,所至樹風聲。
四美出天性,早擅循良名。
平心衡稱物,敏手刀發硎。
奸黠膽欲破,隱伏無遁形。
千里歸鎮靜,人神各安寧。
愛物及魚鳥,游泳全其生。
輿言誦嘉政,不待三年成。
房湖天下絕,好景無陰晴。
退食來徜徉,風月攪詩情。
修竹如君直,流水如君清。
豈無宴賞心,對此樂事並。
國步正艱險,天驕尚縱橫。
惜哉廊廟器,乃爾屈專城。
瓜期忽忽來,歲月令人驚。
車轍不容臥,去意一何輕。
金陵一水通,當寧思豪英。
況最郡守課,由來入公卿。
君才森武庫,可當十萬兵。
行矣佐中興,力扶天柱傾。
惟彼子之,錫伯斯思。
與賢並進,得聖而師。
彬彬雅道,翼翼令儀。
上目至言,廟食不隳。
惟帝乘離,恢台其德。
平秩南訛,百嘉允殖。
感精嘛運,祖我為歷。
璋幣迎郊,□□翼翼。
惟岳隆周。
生甫及申。
天鑒在晉。
祚之降神。
邈矣遐風。
茂德有鄰。
永言配命。
唯晉之鎮。
惟清惟肅,靡聞靡見。舉備九成,俯終三獻。
慶彰曼壽,胙撤嘉薦。瘞玉埋牲,禮神斯遍。
惟公秉操如仙官,一任酷暑兼祁寒。
存心香火接造物,達誠果再逢竹冠。
應言蓬萊有至樂,六十九洞無纖惡。
松姿鶴態不復老,琪蕊瑤房未嘗落。
上庵至真聞屢過,口付訣自相琢磨。
公今得妙騰逸駕,我嗟老景飛輕梭。
原投黃寧拯將溺有香,一瓣致禮敬誦生神歌。
漢字惟的釋義
惟
(形聲。從心,隹聲。本義:思考;思念)
同本義 [think]
惟,凡思也。--《說文》
臣竊惟事勢。--賈誼《治安策》
吾惟之,堅子固不足遣。--《漢書·張良傳》
又如:惟思(思慮);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慮)
為,是 [be]
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書·益稷》
不變惟何。--[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有 [have]
相亦惟終。--《禮記》
聽從,隨從 [obey]
大國苟不以為然也,則亦惟命耳。--劉獻廷《廣陽雜記》
又如:惟惟(聽從順服的樣子)
願,希望 [hope]
若草庵見毀一節,成功之後,萬惟留心。--《英烈傳》
又如
惟wei
⒈思,考慮:思~(也作"思維")。
⒉獨,只,只有:~一。~有。~恐浪費時間。
⒊但是,只是:雨雖停,~風未止。
⒋文言助詞。多用於句首,也用於句中:~二月既望。行之~艱。
────────────────—
惟wěi 1.見"惟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