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觀本草豈非癡,二果甘滋可養脾。
耄智自知無益處,肉身安得有輕時。
食貧無盡日,有願幾時諧。長嘯秋光晚,誰知志士懷。
朝煙不起灶,寒葉欲連階。飲水仍留我,孤燈點夜齋。
食罷茶甌未要深,清風一榻抵千金。
腹搖鼻息庭花落,還盡平生未足心。
食至三聲鼓響,茶來半點經圓。
四眾和雲散去,只留明月階前。
食時辰,更無一法可當情。
千里出山雲有色,一源投澗水無聲。
食蠹非嫌蠹,聲來古木高。
誰將琵琶弄,寫入相思槽。
食蜜不知苦,衣葛不知寒。
今晨出門去,始知行路難。
驚飆吹斷篷,沙磧何漫漫。
羸馬縮如蝟,霜花大如飛。
夜涉黃河凍,舟行不得前。
君腸轆轤轉,我腸車輪盤。
王事有嚴程,去去勿憚煩。
彎弧落旄頭,飛箭定天山。
會賦《鐃歌》曲,論功萬里還。
食時辰,居家治務最須懃。
無事等閒莫外宿,歸來勞費父嫌憎。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望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食櫱苦在口,食蓮苦在心。
苦心無人知,苦口淚沾襟。
食魚江水邊,投骨江水中。
眾魚逐其腴,踴躍以相從。
所得僅濡沫,滿意如游龍。
焉知此棄骨,與爾類本同。
人間網羅多,江海不得容。
小魚得骨莫浪喜。且可慎汝出入蹤。
食貧自以官為業,聞說西齋意凜然。
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
未嘗終日不思穎,想見先生多好賢。
安得雍容一樽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食杞何須慕陸,采薇未用誇夷。
別有寒潭秋蕊,能留鶴發松跡
食肉遺馬肝,未為不知味。
食魚必河豚,此理果何謂。
非鱗亦非介,芒否則皮如蝟。
見形固可憎,況復論腸胃。
食乞王城罷,說個無生話。
是法皆平□,本自無高下。
食肉既無相,良工徒苦心。
吁嗟君類我,何處覓知音。
食飽傷心損氣,睡多夢裡迷真。眼觀心動喪元神。耳聽靈台昧荊要見元初面目,慧刀割斷紅塵。無情應物本來真。此是修行捷徑。
食叨千戶竊侯封,不仕為高仕死忠。
臨難歸來圖苟活,種瓜何及種桃翁。
食貧那識小槽紅,回也簞瓢久屢空。
翹候載芟歌濟濟,忍看雲漢歎燭燭。
困窮轉覺蓬心隘,憔悴猶憐菜頰豐。
坐對驕陽思霈澤,日占鳴鸛望穹窿。
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豈無憑。
筍鄉嗜久枯同竹,梵夾翻多瘦亦僧。
葷血斷來余紫蓼,衣冠拋盡只朱籐。
荒蕪田業關何事,已種南湖十畝菱。¤
漢字食的釋義
食
(會意。從皂,聲。本義:飯,飯食)
同本義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米也。--《說文》。按,六谷之飯曰食。
掌王之食飲。--《周禮·膳夫》。註:「飯也。」
治其糧與其食。--《周禮·廩人》。註:「止居曰食。」
共王及後之六食。--《周禮·饌人》。註:「六谷之飯。」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左傳·隱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戰國策·齊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點心之類;食品)
食si
⒈供養,拿東西給人吃:~親(親:父母)盡孝。
────────────────—
食shi
⒈吃:~菜。~魚。廢寢忘~。
⒉吃的東西:糧~。肉~。~糖。~鹽。強兵足~。
⒊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也作"蝕":日~。月~。全~。
⒋[食言]失信,說了話不算數:~言而肥。
⒌[食指]
1手的第二指。
2〈喻〉家庭中依靠供應的人口:~指浩繁。
────────────────—
食yi 1.人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