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避世者,高居浙江源。
王室方橫潰,斯人獨孤騫。
抱琴倚衡門,清風拂朱弦。
舉世莫能屈,乃獨詣任延。
掃門為辱,尺牘情屢宣。
意義有相激,權位非所先。
周公下白屋,斯禮自古然。
區區功曹檄,何足致高賢。¤
士仰韓門重,身高謝傅班。
文看輝北斗,人望起東山。
絳灌庸奴爾,皋夔仍仲間。
自天芝檢下,指日袞衣還。
片語鳴丹鳳,群爭息左蠻。
時雖容下容,勝處一窺斑。
士固難推挽,君其自寵珍。
詩成建安子,名到斗南人。
晚歲還為客,微官只為身。
向來書盡熟,去不愧張巡。
士有修身者,娟如女在房。
刈蘭供作佩,采菊當為糧。
春樹翻疑雨,秋花卻耐霜。
從來輿涉意,晚棹轉微茫。
士之所忌忌無末,吾已與交不輕絕。
士之所貴貴有初,吾未與交不輕結。
歲在戊申五月間,中都始識胡廷直。
經史子集蟠屈胸,甲兵錢谷瀾翻舌。
好賢先主未顧廬,負氣買臣猶詣闕。
姑調南昌一尉歸,斗升可養子真節。
功名奮意筆硯間,解後撙齋談不輳
烹茶略與論源流,秦未焚書道先裂。
學統況承八代衰,向之裂者殆磨滅。
紛紛唐士學古文,僅僅韓公得真訣。
口傳心授門人誰,劉叉皇甫湜張籍。
十人摹仿九失真,訣中妙處容有說。
射御書數學發蒙,忠孝友悌士歸潔。
探微尤要善擴充,持滿不妨徐發越。
江山岷山根本殊,風行水上波瀾別。
茲其為訣不亦真,韓公所秘吾其抉。
君歸紬繹細自參,閉門造車出合轍。
更省蘭台大聲華,何如麟閣小勳烈。
衛霍倘能恢土疆,淵雲當為勒碑碣。
時有衛霍無淵雲,於漢往往未為缺。
士籍令行,伯仲分明,逐一排連。問子孫何習,父兄何業,明經詞賦,右具如前。最是中間,娶妻某氏,試問於妻何與焉。鄉保舉,那當著押,開口論錢。祖宗立法於前。又何必更張萬萬千。算行關改會,限田放糴,生民凋瘵,膏血既朘。只有士心,僅存一脈,今又艱難最可憐。誰作俑,陳堅伯大,附勢專權。
士非耕釣者,而從蓑笠翁。
人生貴適志,莘渭亦時中。
士有當世志,誰肯專詩名。
自古巧文字,與道關廢興。
傾座聽君語,雄辨窮粗精。
目中無全牛,肯綮技未經。
胡為趁風月,候蟲相與鳴。
靜夜誦佳什,泠然如夢醒。
瘦語自腴澤,險句自穩平。
譬彼有源水,隨流作幽清。
奇抱歎皓首,敗屋挑寒燈。
天運豈其然,人力非所能。
我讀淵明詩,悠悠千古情。
銜觴豈好飲,采菊非餐英。
何時共皋益,賡歌在虞庭。
士龍才氣極超然,奕奕家聲見象賢。
慣學詩翁歌白雪,懶從舉子選青錢。
三年小試淹巖邑,千里來歸近日邊。
流落倦游吾老矣,看公騰踏上凌煙。
士衡招隱翠幄,長統卜居露幃。
未若君家扃岫,千峰盡鎖雙扉。
士本不畏貧,所畏迫老境。
百憂無一樂,可醉不可醒。
寒風頗欲霜,縫補闕袍領。
酒膽一何大,和陶效坡穎。
士生有輕重,初非他人為。
視身真千鈞,所壓無不摧。
群偷讓弊漢,喘走恐後時。
隆中賢少年,長嘯弄鋤犁。
白頭左將軍,斂衽喜得時。
狠石挈紫髯,老瞞受鞭笞。
艱難永安詔,委國忘其兒。
心知龍鸞人,不顧鴟鴉資。
使無三顧重,一飽起相疑。
士氣兼文脈,湮微復幾年。
淺膚專徇俗,高亢類談禪。
春動霆聲起,雲開月體全。
古人方冊在,達者以心傳。
士生始墮地,弧矢志四方。
豈若彼婦女,齪齪藏閨房。
我行環萬里,險阻真備嘗。
昔者戍南鄭,秦山郁蒼蒼。
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官雖備幕府,氣實先顏行。
擁馬涉沮水,飛鷹上中梁,勁酒舉數鬥,壯士不能當。
馬鞍掛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劍切大肉,哆然如餓狼。
時時登高望,指顧無咸陽。
一朝去軍中,十載客道傍,看花身落魄,對酒色淒涼,去年忝號召,五月觸瞿唐,青衫暗欲盡,入對衰涕滂。
今年復詔下,鴻雁初南翔,俯仰未閱歲,上恩實非常。
夜宿鵝湖寺,槁葉投客床。
寒燈照不寐,撫枕慨以慷。
李靖聞征遼,病憊更激昂;裴度請討蔡,奏事猶衷創。
我亦思報國,夢繞古戰常
士習與世換,一墮不自持。
寧如二女子,至性不自移。
人之能為人,所懼大節虧。
吾父死汝手,吾身豈汝隨。
匪雲隨我節,義合同其歸。
空山雨流血,白日寒無輝。
女子有是哉,道旁為嗟咨。
北風颯萬類,始見青松姿。
有女焯其行,發潛可無詩。
死其身不顧,身後遑所知。
傷心復傷心,風味日以漓。
寄語讀書者,曷不愧於斯。
士以仕為業,野處無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進頹厥聲。
蘇子佩六印,相國不為榮。
坐乏二頃田,此事誤平生。
廊然天壤間,一犁早經營。
春夏刈麻麥,秋冬獲稻粳。
蓋頭有把茅,餬口有杯羹。
豈肯捨此去,垂涎公與卿。
不遇湯先生,伊葛亦何成。
聘顧不至三,寧為畎畝氓。
駟馬高車間,一跌足可驚。
豈如牛背上,穩臥無欹傾。
調鼎與荷鋤,心手自權衡。
我有一飽資,去就萬事輕
士論歸清德,皇心重第成。
陳謨侍經席,得謝解塵纓。
坐密金章並,行徐玉醴清。
都門昔供帳,疏傅未為榮。
士固未易料,世乃有若人。
高標與曠懷,豈復容疏親。
邂逅京麈中,握手一笑新。
我雖讀古書,妙處媿斫輪。
敢學狂接輿,歌鳳笑泣麟。
空持鼻端堊,庶幾遇郢斤。
獨立臨洪流,欲濟茫無津。
君其幸教之,勿棄老病身。
士林方卜道窮通,一旦騎鯨萬事空。
帷下有人師董相,墓傍無客哭喬公。
白頭稍得談經力,青簡尤高絕幣功。
尚記長衣橫麈柄,今看華表立西風。
士氣囂張應付難,讀書救國最平安。
埋頭學得胡兒語,好待榮膺甲必丹。
漢字士的釋義
士〈名〉
(會意。從一,從十。善於做事情,從一開始,到十結束。本義:古代男子的美稱)
同本義 [bachelor in old China;man]
士,事也。--《說文》
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白虎通·爵》
學以居位曰士。--《漢書·食貨志》
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後漢書·仲長統傳》
太子晉,胄成人,能治上官,謂之士。--《周書》
是以為大夫卿士。--《書·牧誓》
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禮記·曲禮》
其士女之問桃葉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錯也。--《馬伶傳》
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唐·韓
士shi
⒈〈古〉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女(谷:養活)。
⒉我國商、周時代貴族的最低一級,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階層。
⒊指讀書人:學~。碩~。~農工商。
⒋軍銜名。在尉級以下:上~。中~。又泛指軍人:戰~。激勵~氣。
⒌具有某種專業技術或某種品質的人:護~。技~。院~。以(因)才智用者謂之~。
⒍對人的美稱:人~。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