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苦不勝,邇來惟慕禪。觸途非巧者,於世分沉然。
要地羞難入,閒居鈍更便。清和挑菜食,悶寂閉花眠。
累遣期拋俸,機忘怕與權。妨春愁筦榷,響夜憶林泉。
匪石從遭刖,珠膏枉被煎。討論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舊制群英伏,來章六義全。休旬一擬和,鄉思亂情田。
儒雅皆傳德教行,幾崇浮俗贊文明。龍門昔上波濤遠,
禁署同登渥澤榮。虛散謬當陪杞梓,後先寧異感生成。
時方側席征賢急,況說歌謠近帝京。
儒家有釋子,年少學支公。心出是非外,跡辭榮辱中。
錫寒秦嶺月,杯急楚江風。離怨故園裡,小秋梨葉紅。
儒帥非真帥,瓜時定幾時。
丹心雖許壯,白髮不藏衰。
罟密游鱗駭,山遙倦翼遲。
歲成無奏最,準擬雁門踦。
儒冠掛卻白頭新,廿載支離笑此身。
天上有星稱處士,人間無父號窮民。
閒門客少荒三徑,綠樹陰疏冷四鄰。
清磬一聲香一炷,不知名利為何人。¤
儒風一變至於道,此是堯夫未識儒。
除卻儒風如更有,將驢騎了復尋驢。
儒服未曾看樂戰,鐵衣且自戲清時。
春風莫道晚無力,解直天王百尺旗。
儒者給事中,顧公甚魁偉。
經明往行河,商略頗應史。
勞人又費乏,國計安能已。
成功渠有命,得人斯可喜。
似聞阻饑余,惡少驚邑里。
啟鑰探珠金,奪懷取姝美。
部中十盜發,一二書奏紙。
西連魏三河,東盡齊四履。
此豈小事哉,何但行治水。
使民皆農桑,乃是真儒耳。
儒素逢時得自媒,忽從徒步列公台。
北辰如不延吾輩,東閣何由逐汝開。
儒道未易行,挽首為祿仕。
仕而不得祿,卓哉見廉吏。
儒腸多病怯肥羶,海產從來獨所便。
淮甸風宜乖素嗜,江鄉水品憶經年。
分甘已佩公情重,加飯寧須俗禱虔。
食箸不停資大嚼,免教饞吻鎮流涎。
儒衣風貌清,去抵漢公卿。賓貢年猶少,篇章藝已成。
臨流惜暮景,話別起鄉情。離酌不辭醉,西江春草生。
儒衣兩少年,春棹轂溪船。湖月供詩興,嵐風費酒錢。
上帆涵浦岸,欹枕傲晴天。不用愁羈旅,宣城太守賢。
儒雅弘寬世所宗,汗青中介牧羊翁。
史家有意君知否,未必文華勝樸忠。
儒墨兼宗道,雲泉隱舊廬。盂城今寂寞,輞水自紆餘。
內學銷多累,西林易故居。深房春竹老,細雨夜鍾疏。
陳跡留金地,遺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誰得蔡邕書。
儒冠同昔日,吾道未嘗衰。
畢竟猶存古,從教不入時。
簪花何足遜,漉酒尚堪為。
懶把青銅照,傷心兩鬢絲。
儒官措大,是官曰都得做。宰相故崇下,呼召也須同,太原公子,能武又能文,閒暇裡,抱琴書,車馬時相過。樽開北海,減請還知麼。叵耐這點徒,剛入詞、把人點污。儒冠屈辱,和我被干連,累告訐,孟嘗君,帶累三千個。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紅旗燒密雪,白馬踏長風。
斧鉞來天上,詩書理漢中。方知百勝略,應不在彎弓。
儒業金華貴,歸心白鶴孤。
江山依舊在,軒冕曏來無。
嘯詠誰當共,登臨未索扶。
浩然如此樂,迥與世人殊。
儒服從戎去,須知勝事全。使君開幕日,天子偃戈年。
風雨依嵩嶺,桑麻接楚田。新詩隨過客,旋滿洛陽傳。
漢字儒的釋義
儒
(形聲。從人, 需聲。本義: 術士)
同本義。春秋時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術士之稱。--《說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說一經者為儒生。--《論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順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禮·太宰》
儒之言優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禮記·儒行》
又如:儒師;儒仙
孔子學說(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學說,其特點是強調對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該學說在歷史上已成為中國
儒ru
⒈舊時指讀書人:~者。~生。
⒉[儒家]原指在禮儀、教育等方面為奴隸主貴族服務的人。後指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又指信奉儒家學說的人。儒家提倡以仁為中心的道德觀念,主張仁政、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