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落清香縹緲風,樓台彷彿水邊紅。
人間誰是丹青手,畫取春湖細雨中。
吹笙何處伴乘鸞,窺牖誰人見阿環。
便有唐家今夕意,月和風露滿驪山。
吹梅聲噎。簾卷初弦月。一寸春霏消蕙雪。愁染垂楊帶結。畫橋平接金沙。軟紅淺隔兒家。燕子未歸門掩,晚妝空對菱花。
吹花不起午風輕,懶絮閒絲颺暖晴。
詩料滿前收不盡,海棠花下又聞鶯。
吹帽今朝是,登高舊俗同。
窮鄉怕逢節,病骨怯臨風。
此日千憂裡,他時一夢中。
白衣殊不至,空繞菊籬東。
吹火朱唇動,添薪玉腕斜。遙看煙裡面,大似霧中化。
吹火青唇動,添薪黑腕斜。遙看煙裡面,恰似鳩盤荼。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
吹台高倚圃田東,此去軺車事不同。珠履舊參蕭相國,
綵衣今佐晉司空。醉離淮甸寒星下,吟指梁園密雪中。
到彼的知宣室語,幾時征拜黑頭公。
吹笛清宵何處聲,隔窗斜月聽人行。
夢迴案上青熒火,魂斷城頭長短更。
三伏故人憐臥病,百年薄宦任浮生。
春風尚憶茅堂話,相對哦詩天未明。
吹漏未可停。
弦斷當更續。
俱作雙絲引。
共奏同心曲。
吹盡梅花了不知,化工也誤老人期。
離離新草隨愁出,漠漠余寒與睡宜。
古錦一聯吟舊句,文楸數著理殘棋。
波生澄澗君何怪?禪榻從來映鬢絲。
吹簫江上晚,惆悵別茅君。踏火能飛雪,登刀入白雲。
晨香長日在,夜磬滿山聞。揮手桐溪路,無情水亦分。
吹盡浮雲旋作晴,郊原高下水縱橫。
煙蕪漫漫如添色,谷鳥關關已變聲。
迨酒賤時須痛飲,得人扶處盡閒行。
隔湖遙指蘭亭路,鄰叟追隨羨眼明。
吹角峰頭曉散軍,橫空萬騎下氤氳。
前旌已賀洗兵雨,飛鳥猶驚卷陣雲。
南畝漸欣農事動,東山休共凱歌聞。
正思鋒鏑堪揮淚,一戰功成未足雲。
吹盡殘桃無可殘,也無地上落花痕。
獨行尋到青苔處,拾得嫣紅一片看。
吹盡塵襟亦快哉,心期千古一時開。
清風滿峽誰收拾,即此清風播後來。
吹毛劍,嚙鏃機,
肘後符,頂門眼。
潭州城裡起五千間寨屋,道林寺裡借一百名夫。
你輩後生晚進,茄子瓠子,
吃現成飯,知什麼碗。
吹來槐莢細,過去杜鵑悲。
慣客久無念,送春閒有詩。
吹來一圳報秋知,玉露金風正及時。
戴了涼巾披野服,桂花香裡看唐詩。
吹角報蕃營,回軍欲洗兵。已教青海外,自築漢家城。
渺渺戍煙孤,茫茫塞草枯。隴頭那用閉,萬里不防胡。
絕漠大軍還,平沙獨戍閒。空留一片石,萬古在燕山。
漢字吹的釋義
吹
(會意。從口,從欠。「欠」是出氣的意思。本義:合攏嘴唇用力呼氣)
同本義 [blow;puff]
吹,噓也。--《說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游》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氣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網(吹氣於網中,欲使之鼓滿);吹吁(吹氣和哈氣)
颳風 [blow]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又如:風一陣陣地吹;暴風吹得船擱淺了;吹雲(吹起雲氣;鼓的別稱)
引申為吹奏樂器 [toot]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韓非子·內儲說上》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樂器。指演奏樂曲);
吹 chuī
1合攏嘴唇用力出氣:~口哨、~燈。
2吹氣演奏:~簫。
3(風、氣流等)流動;衝擊:風、雨打。
4誇口;說大話:你別、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5(事情)不成功:他倆的事、了。
【吹笛的男孩】〈美〉油畫作品。法國畫家馬奈創作於1866年。描繪一個正在吹笛的近衛軍鼓笛隊的少年。
【吹風】
1被風吹,身體受風寒:別坐在門口、,小心著涼。
2洗髮後,用吹風機把頭髮吹乾。
3有意識地從旁透露意見使人知道:你說的那事,他今天來也給我~了。
【吹鼓手】
1辦婚喪喜事時吹奏鼓樂的人。
2無原則地對他人進行吹捧和宣揚的人(含貶義)。
【吹毛求疵】吹開皮上的毛細找毛病。比喻有意挑剔,尋找差錯。疵:小毛病。
【吹噓】誇大地宣揚。
────────────────—
吹chuī
⒈撮起嘴唇用力出氣:~簫。~毛求疵。
⒉(使)空氣流動:風~雨打。~風機。
⒊宣揚,誇張,說大話:大~大雷。~噓。~捧。~牛。瞎~。
⒋事情不成功或感情破裂:這事~了。她倆~了。
────────────────—
吹chui 1.管樂器的吹奏。 2.指管樂器。 3.管樂之聲。 4.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