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跟不斷紅絲線,掉臂乾坤自在行。
塞壑填溝無處著。婦來依舊兩眉橫。
腳底雲山疊疊低,面前一帶繞清溪。
秋光總可供吟筆,寫作登高第一題。
腳底一朵雲,乘之繞空碧。
前身王子喬,今代李太白。
腳踏浮雲身已老,訪道修行恨不早。
曾見商周全盛時,不及唐虞古風好。
腳踏和風步步春,石魚樓上等閒人。
興來衝口都成句,老去遊山不動塵。
李白誰知他意思,桃紅漏洩我精神。
忽逢借問難酬對,只恐流鶯說得真。
腳踏木履,手指虛空。
法華三昧,舌本玲瓏。
連書十三,如蟲蝕木。
引得一類邪徒,至今胡卜亂卜。
腳踏清波分華岳,手擎紅日轉重雲。
徒勞謾費干戈力,究竟還歸有道君。
腳底東林路,船頭下土溝。
所之仍作客,何日定歸休。
眉為鄉人蹙,心將世事謀。
書生千西病,至竟欲誰瘳。
腳下曹溪去路通,登堂無復問幡風。
好將鍾阜臨岐名,說似當年踏碓翁。
腳穿行到石滑達,耳鳴聽得提葫蘆。
亂山無數日欲落,一聲美酒寬征夫。
腳力未須扶,時時踏莎逕。
愛君如友生,伴我山行興。
腳蹈雞翹豹尾間,心飛碧岫白雲端。
人看疏傅如圖畫,帝念嚴光返釣灘。
玉殿松班唐次對,竹宮茅立漢祠官。
自憐病鶴樊籠底,萬羨冥鴻片影寒。
腳力雖雲弱,心靈尚宛然。
休輕刖孫臏,猶解殺龐涓。
腳踏西郊紅世界,才知春意分明。不須更說錦官城。春來遊冶騎,得得為渠停。停到花眠人且去,酒杯苦欲留行。直須醉飲到參橫。不因歌白雪,三日作狂酲。
腳力無窮為好山,直須勾引到禪關。
柳堤雪後搖金縷,竹徑風前弄翠環。
宦業始知紅葉落,清游終羨白雲閒。
此來不見文殊面,多謝巖花慰我顏。
腳力窮力地更偏,瘦籐危石兩蒼然。
山僧已識幽人意,借興禪床自在眠。
腳踏虛空手弄春,一人頭上要安身。
忽然線斷兒童手,骨肉都為陌上塵。
腳力倦矣曷少休,侵晨更作升元游。
眼中已不見二百四十尺兀之高樓,但見炊煙萬灶宿貔貅。
上有啼雅噪鵲如泣訴,下有籐蔓老樹根據枝相虯。
想其結締初,匠石巧與造物侔。
桷榱枅栱不知幾大木,一木牽挽回萬牛。
山川退聽左右受約束,日月馬兔早暮東西流。
阿房之旗矗立矮如上星期,臨春綺望仙三閣俱下頭。
杯碗塊潛培塿而已矣,足涔洞庭芥為舟。
拄撐霄漢彈壓大千界,下歷梁唐秦隋晉漢周。
一朝世故有翻覆,祝結祝融回祿與郁攸。
灰飛障天煙焰熾,一火三月爛不收。
遂使觚稜花草莽,丹雘成墟丘。
吾聞至人侈儉初何心,有芭一把蓋頭便可留。
何必窮極土木事妖怪,朘削赤子膏血斂以裒。
是故子劉子,不仙不佛亦不侯。
視鸞台鳳閣為蘧廬,百萬買宅夢幻泡影漚。
江西豈無家,白沙翠竹泉石幽。
茅桅曝日搔背癢,籬缺牆破手葺修。
如以天地為室廬,日月行住坐臥得自由。
不為朱門是,不作白屋羞。
有時騎鯨千里游汗漫,有時蛤蜊遽食龜殼秋。
彼升元閣者亟成而復壞,腸亦不能為這斷,
心亦不能為之憂。造物何足雲,
此身自贅疣。譽堯毀桀未必是非,
丘跖兩窖蟻與螻。日斜諸公急下山,
我有鬥酒歸去來兮相與勸酬。
腳婆原不食,纏裹一衲足。
天日更傾瀉,颒面有餘燠。
腳底神通也自強,三更報我有飛霜。
人言冬夜長如歲,不寐方知歲未長。
漢字腳的釋義
腳〈名〉
(形聲。從肉,卻聲。本義:脛,小腿)
同本義 [shank]
腳,脛也。--《說文》
捶笞臏腳。--《荀子·正論》
又如:腳膀(指小腿);腳脛(小腿);腿桿(方言。腿)
足的別稱 [foot]
雄兔腳撲朔。--《樂府詩集·木蘭詩》
腳著謝公屐。--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又如:腳爐(烘腳的小銅爐);腳踏(炕前供墊腳用的矮凳);腳蹤(足跡);腳驢(供人僱用騎行的驢子)
某物的底座(作為它的支承部件)[base]
水面初平雲腳低。--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又如:根腳;杯腳;山腳;牆腳;腳燈;腳底下人
殘渣,即最後留下的渣滓 [dregs;residue]。如:
腳(腳)jiǎo
⒈人與動物體的最下部,接觸地面的行動器官:~踏實地(〈喻〉做事踏實,實事求是)。〈引〉根部,最下部:山~。城牆~。桌子~。
⒉剩下的廢料:下~。
⒊[腳本]上演戲劇、拍電影、拍電視劇、繪連環畫等所根據的底本。
────────────────—
腳(腳)jue
⒈[腳色]"角色" 演員。今多用"角"。
⒉見j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