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苦寒不可度,積雪連山風倒樹。
長淮凍絕魚龍愁,哀鴻傍人飛不去。
雪中寒日無暖光,六龍瑟縮不肯驤。
老憊孤舟且復止,堅冰三尺厚於牆。
淮海雖故楚,無復輕揚風。
齋廚聖賢雜,無事時一中。
誰言大道遠,正賴三杯通。
使君不夕坐,衙門散刀弓。
淮海路茫茫,扁舟出大荒。
孤城三面水,寒日五湖霜。
波漫官堤白,煙浮野戍黃。
片帆何處客,千里傍他鄉。
淮水塵清小使歸,壞梁俄歎哲人萎。
江山收淚還風景,草木知名怖鼓旗。
生惜動庸專管葛,死余忠信壓邊陲。
南州十月停砧杵,料得聞喪處處悲。
淮南秋物盛,稻熟蟹正肥。
況身為酒官,醇酎飲不非。
儻觀眾人醉,徒自使世譏。
與君伯氏好,試以此言歸。
淮源千古貫中州,南北分來九十秋。
欲放此鱗歸縱壑,要留佳瑞入王舟。
淮海秋風日,柴荊老病夫。
詩因窮處得,悉到酒邊無。
俗物妨青眼,浮生喜白鬚。
繩床供午寢,清夢落江湖。
淮人為水族,皰膾亦已巧。
田間有鳴雞,性命得自保。
吳人口垂涎,捕取窮浩渺。
於吳產或多,於淮求則少。
要之業境會,食債良自繞。
予也家淮南,游吳嘗草草。
平生下箸處,但覺皆羊棗。
不論赤鯇公,亦及長鬚老。
何況鼓吹部,可作鐘鼎寶。
世間多空中,所見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魚鱉豈皆好。
君看十月鶉,羽翼甚輕矯。
變化須臾間,不念舊池沼。
食鶉乃無言,食蛙或顰愀。
鶉蛙等無二,妄想自顛倒。
舌根無盡期,所得在一飽。
哀哉南路徐,食方說燖焰。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錦襖。
較之食瘡痂,豈但能稍稍。
淮南木葉驚,淮上使君行。
天外高帆出,沙頭侯吏迎。
夜漸通廢埭,秋月滿孤城。
正遲文翁化,從來楚俗輕。
淮南十月類清秋,最愛山扉霧雨收。
時事向人慵側耳,晏眠如釋但梳頭。
將陳病狀求終養,敢負王官傍此州。
記得先朝年弱冠,殿中時引翠霓裘。
淮流浩蕩楚原平,歎息英雄不再生。
天日可明歸漢志,風雲猶似下齊兵。
千年城郭名空在,百戰山河姓幾更。
還酹將軍一杯酒,黃鸝碧草不勝情。
淮上五分符,名在圖書東壁。坐對書成多暇,寫青箱千帙。一杯先為祝東風,丹詔來朝夕。何處稱公揮翰,定北扉西掖。
淮水中流各一波,南船小住北船過。
生憎兩岸旌旗腳,引得霜風分外多。
淮海歲方新,層陰便浹辰。
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
野鳥千聲異。江蕪一色勻。
農區田溜滿,偏慰守藩臣。
淮北燕南昔混同,相望卻恨馬牛風。
往來未省誰為伴,言語從來自不通。
百歲遺民悉緒外,數聲羌笛夢魂中。
徑須爭渡長淮去,三月煙塵一洗空。
淮陰北面師廣武,其氣豈止吞項羽?
君得李祐不敢誅,便知元濟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臥鼓不戰良驕吳。
公方沈鷙諸將底,又笑元濟無頭顱。
雪中行師等兒戲,夜取蔡州藏袖裡。
遠人信宿猶未知,大類西平擊朱泚。
錦袍玉帶仍父風,拄頤長劍大梁公。
君看鞬櫜見丞相,此意與天相始終。
淮蜀年來殺氣深,中州兵革亦相尋。
命懸逆賊狂夫手,憤激孤臣孽子心。
人物眇然難倚仗,風濤如此恐胥沉。
煩君夜起觀星斗,福德何進吳分臨。
淮潞弗虔,卒汙叛跡。
戎輅戒嚴,皇威有赫。
彼寇詿民,吾勇其百。
殄厥渠魁,貸其反側。
淮邦產寶皆奇士,楚客能詞只小夫。
些語淒涼君自感,未應山色獨關渠。
淮雨夜飛氛祲銷,星躔歷歷轉隨杓。
黃童謾對日如月,賈誼休悲鵬似鴞。
市骨已知求駿馬,輶車何用載田驕。
不唯忠憤心如此,王佐才高賦小鷯。
漢字淮的釋義
淮〈名〉
(形聲。從水,隹聲。本義:水名。也稱淮河) 同本義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說文》。朱駿聲曰:「出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桐柏山,經安微至江蘇清河縣合於河,經安東縣至雲梯關入海。」
江淮河濟為四瀆。--《爾雅》
其浸淮泗。--《周禮·職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揚州慢》
又如:淮洪(淮河與洪河,一說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談);淮軍(李鴻章在安徽一帶組織的軍隊);淮南耆陽(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聲望的人)
淮 犢
大 [torrential]
淮雨。--《尚書大傳》。註:「大雨之名也。」
淮huai淮河,我國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流經安徽省,到江蘇省入洪澤湖。全長約1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