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爾投荒在,十年歸鬢新。
豹文淹瘁癘,龍節漸風雲。
往事收殘淚,清時錄遠臣。
別深魚雁闊,跡久鳳麟馴。
余亦豐城物,思君劍水濱。
客衣渾自浣,不染雒陽塵。
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苦。
羨君臨老得相逢,喜極無言淚如雨。
不羨白衣作三公,不愛白日昇青天。
愛君五十著彩服,兒啼卻得償當年。
烹龍為炙玉為酒,鶴發初生千萬壽。
金花詔書錦作囊,白籐肩輿簾蹙繡。
感君離合我酸辛,此事今無古或聞。
長陵朅來見大姊,仲孺豈意逢將軍。
開皇苦桃空記面,建中天子終不見。
西河郡守誰復譏,穎谷封人羞自薦。
嗟予尚未發星星,今日杯茶歸雁亭。
幾見霜翎巢白草,數行雲足篆青冥。
方將寄字來苕霅,莫便翻身過洞庭。
握手亭前話今古,仇池仙墨有餘清。
嗟爾羽蟲類,昂然冠距粗。
徒為識昏曉,猶未免庖廚。
年少苦令鬥,主人頻見呼。
寧思避弋者,天外去鴻孤。
嗟予薄羅衲,孑孓將疇依。
晨炊井已凍,夜鑿鄰無輝。
蒼苔鳥跡絕,臥看孤雲飛。
老力出市米,溪寒莫忘歸。
纖纖山雨微,何以充我饑。
習習風吹衣,何以慰我悲。
嗟我去國久,得君如得歸。
今君捨我去,從此故人希
不惜故人稀,但恐晤語非。
佳人西方子,佩服貝與璣。
宛兮若處女,未始識戶扉。
何必識戶扉,潛玉有光輝。
嗟爾樂哉襄陽人,萬屋連甍清漢濱。
語言輕清微帶秦,南通交廣西峨岷。
羅縠纖麗藥物珍,枇杷甘橘薦清◇。
磊落金盤爛璘璘,槎頭縮項昔所聞。
黃橙搗齏香復辛,春雷動地竹走根。
錦苞玉筍味爭新,鳳林花發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門,樓台金碧瓦鱗鱗。
峴首高亭倚浮雲,漢水如天瀉沄沄。
斜陽返照白鳥群,兩岸桑柘雜耕耘。
文王遺化已寂寞,千載誰復思其仁。
荊州漢魏以來重,古今相望多名臣。
嗟爾樂哉襄陽人,道扶白髮抱幼孫。
遠迎劉侯朱兩輪,劉侯年少氣甚淳。
詩書學問若寒士,◇俎談笑多嘉賓。
往時邢洺有善政,至今遺愛留其民。
誰能持我詩以往,為我先賀襄陽人。
嗟余命偏奇,一生墮枯槁。
雖無青菁飯,顏色亦自好。
富貴點污人,修潔終可保。
居處既悠悠,衣食亦草草。
靜觀天寶間,脂澤逞淫姣。
冰山赫日來,隨例須崩倒。
所得無纖毫,所喪不到老。
施施若無事,憂心惄如擣。
嗟哉黃鴉一何陋!性喜隱翳藏荒囿。
煙深翅重飛不起,鳴聲谷谷知雨候。
夜與妖鵩群,又似惡白晝。
羽毛不足辱彈射,滋味不足登俎豆。
捕之既無用,鬻之又不售。
譬之人以支離而全,木以擁腫而壽。
若予者智不能知農圃,學不能舉孝秀,名不嘩世,動得嘲詬,是亦天下不材之尤,尚何議乎汝後!
嗟嗟無家燕,飛上商人舟。
商人南北心,舟影東西流。
芹漂春雨外,花落暮雲頭。
豈不懷故棲,烽暗黃鶴樓。
樓有十二簾,一一誰見收。
眾雛被焚蕩,雙翅亦斂揪。
含情盼鬼蝶,失意依訓猴。
茅茨固低小,理勢難久留。
昔本烏衣君,今學南冠囚。
燕燕何足道,重貽王孫憂。
嗟江之濱地多雨,冬雷不收開蟄戶。
陰氣濁晦化為霧,或雲於山水於礎。
雜花萬株紅與紫,臘風吹開不可數。
入春十日寒始至,春氣欲歸寒格祝
群山巉空霜相亙,摧折草木何可御。
霖傾潦洶那復止,穹林大丘滅無渚。
及今孟夏理宜熱,重裘無溫坐當午。
四時云然了安謂,吁吾有愁誰可語。
嗟予偃伏淮南村,十年不踐公侯門。
誰令金印入魂夢,平章六字承君恩。
左手人頭右手印,此理未可輕易論。
丈夫蓋棺事始定,擒戎會使來稱藩。
爭如徐子擅騷雅,筆力豪縱今文園。
楊君收印六十載,細觀製作同新翻。
為言常侍故家物,其先得自南昌潘。
珠還合浦有時節,餘慶未艾鍾仍昆。
子今得之類摘鵲,此貺重可輕璵璠。
便當淮擬佩三印,並與文安遺子孫。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
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天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嗟哉寄生樹,微根不自立。
矗矗棲林壑,森森動原隰。
本非梁棟材,唯有禽鳥集。
縱逃千斧侵,寧逸寒暑襲。
一朝失所托,早暮不相及。
人生同此寄,百年一呼吸。
濕沫偷呴濡,疏漏強綴葺。
未能與物化,安悟此機入。
吾每歡吾生,憂思繼以泣。
托根非其所,舉世論以羽。
老枝年歲晚,病葉風雨爭。
神山眇何許,青草不可拾。
嗟久客。又見他鄉寒食。流水斷橋春寂寂。孤村煙火息。白去紅飛無跡。千樹總成新碧。醉裡傷春愁似織。東風欺酒力。
嗟末法,惡時世。
諭之向上關。略不點頭。
說及龍華會,何曾抽采。
但見淹撒花縈苗米,惱得頭白,
逼得面黃。留香一缽飯,
渾是皺眉糧。今歲上供銀未解,
來年新底又催綱。歸堂快合休糧方。
嗟古賢原憲。棄背膏粱朱顏。樂此屢空饑寒。形陋體逸心寬。得志一世無患。
嗟乎老子啟精藍,樹下籐蘿手自芟。
遺愛不教終斷絕,山前山後長新杉。
嗟我椎鈍姿,處世百不便。
性獨愛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來山中人,家與青山連。
仕宦三十載,塵事雖滿前。
登臨興不減,佳處輒盤旋。
搜奇更深勝,往往窮遊觀。
所恨坐艱窘,苦乏買山錢。
年來足憂患,杜門絕世緣。
百念俱不起,此心已休焉。
尚欲對山水,茅茨架短椽。
非為求安計,蓋守知足言。
如我百無似,自視仍闕然。
餘生亦何幸,獲睹中興年。
賢能隨任使,熙運逢周宣。
退量駑鈍姿,老去難加鞭。
有如不才木,偶未溝中捐。
寧復幾寒暑,白骨埋黃泉。
且趁此身健,飽食仍醉眠。
衣葛謝軒冕,杖藜守丘園。
朝躡登山屐,暮上泛湖船。
保真師古語,樂聖繼前賢。
有妻能執爨,有兒能力田。
萬事不介意,過眼如雲煙。
無榮亦無辱,庶以全吾天。
嗟我失腳墮棘榛,寸步有若千里行。
窮山自縛數椽屋,便認懷玉為裡門。
扁舟泛從吳楚轉,遠遊欲賦慚無文。
他鄉喜見兩表弟,把臂勞苦仍如勤。
夜窗款坐屢續燈,有酒更倒樽如岑。
只今一笑莫輕失,轉首便恐成後今。
要知後會涉何許,慷慨忍對臨風襟。
故有如子未多有,立身行己須自欽。
不惟門戶在所寄。異日亦足張吾軍。
漢字嗟的釋義
嗟
(形聲。從口,差聲。本義:歎詞。表示憂感)
感歎聲 [alas]
嗟歎使心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唐·韓愈《師說》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劉開《問說》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歎);嗟訝(感歎,驚歎);嗟異(感歎稱異);嗟悼(哀歎,悲悼)
表示呼喚 [hello]
嗟,我士,聽無嘩。--《書·秦誓》
又如:嗟來(來,語助);嗟來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嗟
歎息 [sigh;heave a sigh]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又
嗟jiē
⒈文言感歎詞:~夫!~乎!~,來食!
⒉歎息,讚歎:怨~!長~!美言~歎!
────────────────—
嗟jie 1.見"咄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