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上一瓢春醞,匣中三尺**。眉間寶鑒鎮妖邪。坐守更深半夜。金鼎燒成白雪,玉爐煉就黃芽。丹光瀲灩泛瓊華。天地氤氳相射。
杖頭桃起碧山雲,劍氣擘開滄浪海。
鞭龍笞鳳游八區,長嘯一聲天浩蕩。
杖藜曾是為春忙,紫陌青山到處芳。
不為竹林棲隱地,好風時繞野花香。
杖策行行訪楚囚,也勝流落嶠南州。
鬢絲半是吳蠶吐,襟血全因蜀鳥流。
徑窄不妨隨劃栗,路長那更聽鉤輈。
家山千里雲千疊,十口生離兩地愁。
杖黎得得入雲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珮,千尋石柱架瓊巒。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綵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杖策耶溪寺,風流憶晉唐。
門深雲未散,梁古帖猶香。
晚翠千峰遠,春深一澗長。
徘徊松影下,覓句向斜陽。
杖策入龜峰,行穿數里松。
殿依山立壁,門逕石成蹤。
藥有仙靈異,僧才粥飯供。
青冥誰為斲,衰疾奈何攻。
杖桂松花酒一瓢,手挼柏子雜香燒。
山空露冷吟招隱,掉首諸賢不受招。
杖策溪邊興盡歸,片雲何事逐人飛。
飄然自是無心物,欲去還來上客衣。
杖藜尋勝愜幽情,芒屨如飛病體輕。
迎客野梅才半吐,避人山雉尚徐行。
東溪水落灘聲壯,南嶺雲酣雪意成。
薄暮歸來僧已定,佛龕獨對一燈明。
杖屨相隨步野田,坐臨階石和詩篇。
要看隔水人家菊,試借系門漁父船。
且緩歸情知有月,不生酒興為無錢。
寒來莫問家中事,才得身閒即是仙。
杖屨尋春事,偷分暇日工。
幽花欹照水,獨樹迥含風。
路極陰溪裹,桃開曉色中。
一年春好處,分付少陵翁。
杖藜窅窕更崎嶇,黃葉漫山路欲無。
小屋低煙長短竹,曲塘斜日兩三鳧。
杖藜徐步。過小橋,逍遙游南浦。韶華暗改,俄然又翠紅疏。東郊雨霽,何處綿蠻黃鸝語。見雲山掩映,煙溪外,斜陽暮。晚涼趁,竹風清香度。這閒裡光陰向誰訴。塵寰百歲能幾許。似浮漚出沒,迷者難悟。歸去來,田園恐荒蕪。東籬畔,坦蕩笑傲琴書。青松影裡,茅簷下,保養殘軀。一任世間物態,翻騰催今古。爭如我,懶散生涯貧與素。興時歌,因時眠,狂時舞。把萬事紛紛總不顧。從他人笑真愚魯。伴清風皓月,幽隱蓬
杖藜緣塹復穿橋,誰與高秋共寂寥。
佇立東岡一搔首,冷雲衰草暮迢迢。
杖挑布袋,冷嘲熱諷笑誾誾。
肚皮無窖,眼裡無筋,
走長汀等個人。敗闕了也,
賊精賊精。
杖策辭江寺,秋途誰與偕。
霜風侵布衲,草露濕芒鞋。
收缽無餘事,還鄉非俗懷。
金剛真有力,魔避不須排。
杖履過從每恨疏,何當有屋並門居。
我疑奇字就公問,公賦新詩令我書。
無事晝棋仍夜酌,有時溪楫更山車。
從教老色侵雙鬢,憑藉黃精為茀除。
杖藜出望江郎峰,清輝秀氣在眼中。
當年何人運神斧,劖削碧玉成芙蓉。
平地崛起五千仞,浮雲落日當秋空。
東西南北千里間,他山莫敢來爭雄。
英靈往往在人物,異時傑出聞數公。
偉哉高厚職覆載,儲精毓粹良未窮。
畸予家世本伊洛,四時行樂都忘慵。
樓檯面面得形勝,錦屏女幾鳴皋嵩。
十年戎馬斷歸路,流落江湖今一翁。
平生所得在黃卷,昔賢今聖獨見容。
青衫憔悴百寮底,猶欣收此筆硯功。
聲名突兀不磨滅,要與此峰相始終。
杖林山下竹筋鞭,生長由來古佛先。
一擊眼睛才定動,又隨煙雨過秦川。
漢字杖的釋義
杖
(形聲。從木,丈聲。本義:執;持)
同本義 [hold; grasp]
杖,持也。--《說文》
王左杖黃鉞。--《書·牧誓》
杖劍從之。--《漢書·韓信傳》
杖斧。--《漢書·武帝紀》
又如:杖斧(持斧以為威權);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權的武臣);杖策(執馬鞭);杖節(執持旌節)
通「仗」。憑倚;依靠 [rely on]
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左傳·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漢書·李尋傳》
仗父兄之烈。--《資治通鑒》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
杖zhang
⒈用手扶著走路的棍子:拐~。手~。扶~而行。
⒉棍棒:擀面~。玩刀動~。
⒊〈古〉刑罰的一種,用棍棒打:~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