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魯紹瑰蒙。
鄭老曾為前代官,江湖相見獨饑寒。
不道夜深霜露重,猶將玉笛倚闌干。
鄭宰金閨彥,年來解紱歸。
囊裝輕劍在,場屋故人希
水館酒初罷,霜江颿欲飛,
無煩重回首,行矣近天暉。
鄭聲淫復蕩,魯受齊人歸。
古樂和且正,翻使文侯睡。
佞言耳樂聞,直道心翻忌。
唯知任所好,何曾顧顛墜。
古樂與鄭聲,邪正宜留意。
鄭女八歲能彈箏,春風吹落天上聲。一聲雍門淚承睫,
兩聲赤鯉露鬐鬣,三聲白猿臂拓頰。鄭女出參丈人時,
落花惹斷游空絲。高樓不掩許聲出,羞殺百舌黃鶯兒。
鄭虔骨已朽,孔父天不遺。
他年從事賢,手板空倒持。
鄭州跛男子,識者惟客師。
深沉有容量,不為同列知。
唾面戒其弟,俯世一何卑。
君看白水澗,沫額宣駑資。
鄭生雙瞳光欲溢,我意海月藏其中。
齒清發紺心獨老,秋崖直聳千年檜。
來趨學宮葉文字,進退佩玉何玲瓏。
一朝束書別我去,馬蹄脫若風中蓬。
當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與東。
處身不可不擇處,一跳萬里無不蹤。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庭常無間言,禮或習鄒魯。
雞鳴起盥櫛,合食聞鐘鼓。
雖當喪亂後,遵訓仍厥祖。
我家故同邑,匪聞目親睹。
況子吾素知,才華足多齲
豁落義氣俱,咳唾珠璣吐。
揮毫走蛟螭,作賦凌鸚鵡。
昆弟既謂賢,親鄰亦稱數。
久欲尋父去,奈時方用武。
消息十年無,道路滿豺虎。
近傳燕薊平,不覺喜而舞。
聞父已南還,恨不身插羽。
斂衣即登途,宵進江上櫓。
忘食並兼程,亦不避風雨。
逾旬及南京,父病將愈。
逆旅會面歡,勝渴飲酥乳。
比鄰走翁嫗,環視立如堵。
我時往相見,政值日卓午。
挽之入客邸,共談坐揮塵。
問言念父情,情深話諲縷。
如子之所經,跋涉甚辛苦。
春泥膏土脈,停雲黯天宇。
朝行履濡露,暮宿定林莽。
我惟純孝者,往往見前古。
名同金石堅,不與草木腐。
事親在娛樂,奚必養三釜。
羨子為此行,於世豈無補。
聞者大驚奇,見者輒誇詡。
人生斯足榮,何用效題柱。
是言良已解,口答頭屢俯。
陋予亦胡為,問學本狂瞽。
三年事占畢,竟日拘訓詁。
環列紛叩難,類敵張勁弩。
內顧實空乏,畏彼搜林斧。
幸哉搢紳交,脫略噲等伍。
或時臥養痾,連月不出戶。
今日子來別,省墓亟東下。
為言奉父命,明發河之滸。
此還暫當來,寤寐歌《陟岵》。
聞之觸鄉思,嘅歎髀頻拊。
吾翁發垂白,不得躬干蠱。
便欲從子歸,致身學稼圃。
敝廬南山中,風物詫韋杜。
桃李自滿蹊,去天才尺五。
但見桑麻榮,豐年多黍稌。
昨宵夢先壟,松楸長栩栩。
強起訴此懷,喚僕買清酤。
春風吹柳條,夜雨漲江浦。
勸子盡一觴,聊以寫心腑。
鄭老形容今已衰,江頭相見涕漣洏。
自說琴書零落盡,獨余吹笛似桓伊。
鄭君故多方,元翁所親指。
奇文二百篇,了未出生死。
素書在黃石,豈敢亂跪履。
萬法等成壞,金丹差可恃。
鄭虔別去已離群,遲暮何堪又別君。
弟子皆知師□季,上官應不吏朱雲。
才多未給尚方札,飯少聊羹泮水芹。
定與朋招及門者,共尋墜緒訪遺文。
鄭興親未葬,張籍眼多昏。
何時解印綬,歸去臥山村。
鄭君得自然,虛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為冰雪容。
大君貞元初,求賢致時雍。
蒲輪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別松喬,黃閣交夔龍。
俯仰受三命,從容辭九重。
出籠鶴翩翩,歸林鳳喁喁。
在火辨良玉,經霜識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燒煙熅,黃精花豐茸。
蕙帳夜瑟淡,桂樽春酒濃。
時人不到處,苔石無塵蹤。
我今何為者,趨世身龍鍾。
不向林壑訪,無由朝市逢。
終當解塵纓,卜築來相從。
鄭驛騎翩翩,丘門子弟賢。文翁開學日,正禮騁途年。
駿骨黃金買,英髦絳帳延。趨風皆蹀足,侍坐各差肩。
解榻招徐稚,登樓引仲宣。鳳攢題字扇,魚落講經筵。
盛氣河包濟,貞姿岳柱天。皋夔當五百,鄒魯重三千。
科斗翻騰取,關雎教授先。篆垂朝露滴,詩綴夜珠聯。
逸禮多心匠,焚書舊口傳。陳遵修尺牘,阮瑀讓飛箋。
中的顏初啟,抽毫踵未旋。森羅萬木合,屬對百花全。
詞海跳波湧,文星拂坐懸。戴馮遙避席,祖逖後施鞭。
西蜀凌雲賦,東陽詠月篇。勁芟鰲足斷,精貫虱心穿。
浩汗神彌王,鷂颺興欲仙。冰壺通皓雪,綺樹眇晴煙。
驅駕雷霆走,鋪陳錦繡鮮。清機登穾奧,流韻溢山川。
墨客膺潛服,談賓膝誤前。張鱗定摧敗,折角反矜憐。
句句推瓊玉,聲聲播管弦。纖新撩造化,澒洞斡陶甄。
衛磬琤鍧極,齊竽僭濫偏。空虛慚炙輠,點竄許懷鉛。
憊色秋來草,哀吟雨後蟬。自傷魂慘沮,何暇思幽玄。
喜到樽罍側,愁親几案邊。菁華知竭矣,肺腑尚求旃。
抵滯渾成醉,徘徊轉慕膻。老歎才漸少,閒苦病相煎。
瓦礫難追琢,芻蕘分棄捐。漫勞成懇懇,那得美娟娟。
拙劣仍非速,迂愚且異專。移時停筆硯,揮景乏戈鋋。
儀舌忻猶在,舒帷誓不褰。會將連獻楚,深恥謬游燕。
蒲有臨書葉,韋充讀易編。沙須披見寶,經擬帶耕田。
入霧長期閏,持朱本望研。輪轅呈曲直,鑿枘取方圓。
呼吸寧徒爾,沾濡豈浪然。過簫資響亮,隨水漲淪漣。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堅。勤勤雕朽木,細細導蒙泉。
傳癖今應甚,頭風昨已痊。丹青公舊物,一為變蚩妍。
鄭玉非娼女。歎塵緣未了,飄零被春留祝腸斷胭脂坡下路。成甚心情意緒。生怕入、梨園歌舞。寂寞陽台雲雨散,算人間、誰是吹簫侶。空買斷,兩眉聚。新來鏡裡驚如許。暗傷懷、鶯老花殘,幾番春暮。事逐孤鴻都已往,月落千山杜宇。念修竹、天寒何處。不念瑣窗並繡戶,妾從前、命薄甘荊布。誰為作,解絛主。
鄭重傳河尹,慇勤捨蓋公。
今安裨議政,昔已坐談空。
鄉飲乾戈詬,花朝雨雪中。
明當移棹去,啼鳥綠匆匆。
鄭監風流老不衰,倪寬頭白更應癡。
吳越英雄已泥土,欲從江海問西施。
鄭人蘭佩不須誇,自別團香擅國華。
客枕莫疑無好夢,年年同有瑞香花。
鄭衛湮俗耳,正聲追不回。
誰傳廣陵操,老盡嶧陽材。
古意為師復,清風尋我來。
幽陰竹軒下,重約月明開。
漢字鄭的釋義
鄭
(形聲。從邑,奠聲。從邑,與地名、邦域有關。本義:周代諸侯國名,姬姓)
同本義 [Zheng state]
鄭,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從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繒洧之上,今新鄭是也。--《說文》
至於南鄭。--《穆天子傳》。此舊鄭也。
鄭穆公使視客館。--《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周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於此。在今陝西華縣境。其後犬戎殺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晉文侯定平王於東都,武公遷居東都畿內,都新鄭,即春秋之鄭國。戰國時為韓所滅。又如:鄭聲(鄭國音樂);鄭風(《詩》十五國風之一);鄭國渠(古代關中平原的人工灌溉
鄭(鄭)zheng
⒈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新鄭一帶。
⒉[鄭重]慇勤:千里故人心~重。〈引〉認真,嚴肅: ~重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