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風藹區宇,聖道日月明。
膏澤育萬匯,衣冠樂昇平。
夷陵雖雲僻,豈無王化並?奈何洙泗流,不浹荊楚氓。
蛆惑祠奸操,聲教若掩扃。
樊山老文學,執法開杳冥。
蕩滌眾陋習,魑魅不能攖。
巍巍魯靈光,中天麗晶瑩。
一變風俗美,再變禮樂興。
允矣千載下,勳業昭汗青。
仁風膏雨去隨輪,勝境歡游到逐身。水驛路穿兒店月,
花船棹入女湖春。宣城獨詠窗中岫,柳惲單題汀上蘋。
何似姑蘇詩太守,吟詩相繼有三人。
仁宦不愜意,有家胡不歸。
林棲烏反哺,梁語燕于飛。
鷗鷺忘之久,貂蟬貴者希
但存慈母劍日日舞斑衣。
仁智從來不可分,動中機向靜中存。
自然形體難增損,不要猶添斧鑿痕。
仁人所在人心萃,魚爵叢淵固自歸。
天命到頭還不外,東征西怨豈容違。
仁者博愛。
大士兼撫。
慈均春陽。
澤若時雨。
心忘分別。
情無去齲
等皆長養。
同加嫗煦。
譬流趨海。
如子歸父。
仁傑淫祠廢欲無,枯楓老櫟兩三株。
神烏慣得商人食,飛趁征帆過蠡湖。
仁民愛物本親親,有子當年見亦真。
第一注中明體用,洗空千載說經人。
仁祠表虛曠,祇園展肅恭。
棲息翠微嶺,登頓白雲峰。
映流看夜月,臨峰聽曉鐘。
澗芳十步草,崖陰百丈松。
蕭然遙路絕,無復市朝蹤。
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軾忝冒時,尚有富彥國、張安道、錢子飛、吳長文、夏公酉、陳令舉、錢醇老、王中父並軾與家弟轍,九人存焉。
其後十有五年,哭中父於密州,作詩吊之,則子飛、長文、令舉歿矣。
又八年,軾自黃州量移汝海,與中父之子沇之相遇於京口,相持而泣,則十五人者獨三人存耳,蓋安道及軾與家弟而已,嗚呼悲夫。
乃復次前韻,以遺沇之,時沇之亦以罪謫,家於錢塘雲。
生芻不獨比前人,束稿端能廢謝鯤。
子達想無身後念,吾衰不復夢中論。
已知毅豹為均死,未識荊凡定孰存。
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仁虎匿爪。
神龍隱鱗。
仁心廣大麟難比,壽骨清奇鶴不知。
仁和館外列鵷行,憶送龍舟幸建康。
捨北老人同甲子,相逢揮淚說高皇。
仁廟規模遠,慈闈教愛攏
承平萬世策,臨御五千功。
玉鎖開天上,金滕納匱中。
乘雲那復見,陵柏起悲風。
仁者雖無敵,王師尚有征。
獨乘金廄馬,都領鐵林兵。
肅氣關河暮,屯煙部落晴。
旗光秋燒合,甲色夜江橫。
士喜擊中鼓,虜疑聞後鉦。
無私乃時雨,不殺是天聲。
濯濯前誰拒,堂堂彼自傾。
寒逾博望塞,春宴隗囂城。
外使戎心伏,旁資帝道平。
公還如畫像,為贊學班生。
仁教初聞代,謳歌早戴虞。
多能天與聖,大度祖同符。
惻怛欽刑詔,嚴恭事帝圖。
初終兩甲子,經遠有宏模。
仁體雖然無不愛,當知貴賤與親疏。
誠心應物寧容偽。天性由來一本真。
仁壽州如斗,分符愧岡功。
仁宦需求遭遇。不顧已沾泥絮。攘攘世間人,總被虛名引去。引去。引去。光景促於朝暮。
仁帥安全蜀,祥葩育至和。
地寒開既晚,春曙力終多。
翠幕遮蜂蝶,朱闌隔綺羅。
慇勤憑驛使,光景易蹉跎。
漢字仁的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