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衣問酒午橋西,團雪紛紛路已迷。
鈿破寶釵難寄恨,骨埋青塚半封啼。
銜空百匝憑馴雀,掃去千回賴老靦。
樂事暫違風物改,畫竿紅垞更誰攜。¤
典同周命士,律協漢諸郎。
師友今千載,妻孥各一方。
發從何處白,菊有去年黃。
惜別無多語,關雎三斷章。
典卻身上鷫鹴裘,買酒領客尋清游。
欲洗胸襟塵萬斛,快上青雲展秋眸。
晴沙翳天風動地,挈壺卷席移通幽。
一沼鏡淨清可掬,千竿玉立塵不留。
拒霜兩岸花爛漫,紅蓼錯雜爭開秋。
人生適意未易得,癡兒了事何時休。
陶寫豈必在絲竹,山有鳴禽水游鰷。
酒酣題蕉競新句,景物辟易困雕搜。
一梳涼月插空碧,樓頭暮角催歸騶。
雙桂余葩尚堪摘,便道肯訪勿翦不。
典學光陰璧不如,簡編燈火卷還舒。
極知儲後勤稽古,卻是儒生嬾讀書。
心到帝王圖籍外,手追雅頌國風初。
人間未見瑤山集,十倍曹丕尚有餘。
典午固薄德,南風扇群污。
癡兒各翻覆,血刃起相屠。
老羝作人語,海上生羊魚。
山東二百州,白日棲群胡。
更擅年代足,文皇受乾符。
泰少否則長,豈亦天意歟
典郡才能薄,趨朝氣力微。
更堪持橐去,只合掛冠歸。
六合麗千尺,四松森百圍。
公今有班綴,衰老借餘暉。
典午氏之盛時兮,余鼻祖曰子荊。
謀樂郊以隱居兮,颺漱石之清名。
有聞孫曰承公兮,嘗令鄞與余姚。
愛會稽之山水兮,爰徙家於茲城。
當永和之九年兮,惠風暢夫莫春。
偕王謝之諸公兮,會修禊於蘭亭。
賦臨流之五言兮,寄幽尋之逸興。
泛回沼倚修竹兮,松風落而冷冷。
維興公尤好事兮,作流觴之後序。
助逸少之高致兮,齊芳譽於難兄。
既乃登陸而游兮,歷天台與四明。
漱飛瀑於筆端兮,遺擲地之金聲。
余自句章徙姚兮,倏綿歷乎十稔。
慨風流之浸邈兮,幸猶為夫越氓。
掬清泉之潺湲兮,友過雲之溶洩。
訪樊榭之杳靄兮,棲石窗之玲瓏。
客有過余兮,謂余博覽而好古。
世為越人兮,胡不志夫越之風土。
余謝不能兮,傴余指而縷數。
前有靈符之記兮,後有龜齡之賦。
嗟彼皆已為陳跡兮,時亦隨夫所遇。
儻含毫而不斷兮,將羞余之鼻祖。
典刑寄老成,師友須淵源。
今代紫薇公,身退道益尊。
言行無表襮,卓然中所存。
雲雨自翻覆,誰能動毫分。
洗垢既無垢,尚或求瘢痕。
嗟我與徐子,昔也掃公門。
相期膏吾車輛,從公畢斯文。
典郡治中總得賢,郊原一出萬人傳。
山行野渡時時雨,婦餉夫耕處處田。
說與老農無罪歲,但當力作有逢年。
驅兒播種貧家事,可奈西疇只仰天。
典盡春衣不肯歸,熊兒扶過瀼溪西。
傷時懷抱深於海,掠眼風光醉似泥。
典盡衣難贖,鄰家夜搗砧。
那堪風露冷,兒女說秋深。
典祀有常,昭事上帝。
奉以告虔,逮迄奠幣。
鐘鼓設,祀左既備。
神之格思,恭承貺賜。
典午河山尚有名,興從陽樂故城生。
夕陽門巷丘墟久,春草池塘野水平。
廢堞棲烏啼夜月,閒壕留雁叫寒更。
人民非處桃花在,一度東風一度榮。
典重班諸老,聲名始璧流。
開尊口佳士,襆被闖前修。
月冷金閨籍,塵生玉杖鳩。
梅巖傷目處,雁影正賓秋。
典衣無策漸朝衫,早計君毋笑拊驂。
未辨牆頭仍翁下,空哦斗北與箕南。
蒲萄不作涼州想,庚癸猶酬褐父談。
折簡更招花下飲,可能離坐亦容參。
典祀有常,昭事上帝。
奉以告虔,逮迄奠幣。
鐘鼓設,祀左既備。
神之格思,恭承貺賜。
典盡寒衣未覺貧,獨留破硯伴頑身。
不堪苦雨思晴日,肯為殘花怨晚春。
驅逐憂愁如有道,脫逃老死可無人。
懸知興壞皆常理,且喜朱櫻又食新。
典午西兮金谷輩,渡而東兮藹多士。
嘉內史兮屏浮華,淡物累兮頤天粹。
升冶城兮遐想,友東山兮雅志。
修禊事兮蘭亭,觴曲水兮群英。
追雩風兮涵泳,渺萬化兮均平。
紀清游兮感慨,剡形忘兮神詣。
蔚翔鳳兮一杞,寶連城兮千祀。
太傳起兮為蒼生,扶晉鼎兮蹙苻秦。
內史歸兮樂山水,師萬石兮飭子孫。
出與處兮兩賢,意易地兮皆然。
典刑堪受百花朝,風致宜為萬世標。
齧雪節剛難屈膝,拈花妙法願埋腰。
典學懷終始,熙明四十年。
立心天地厚,接統帝王前。
舄奕臨雍禮,昭回讚道篇。
古今惟理大,尊號冠瑤編。
漢字典的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