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駕柴車反故園,卻料甲士倚和門。
桐孫竹祖俱相笑,欲把秦音長子孫。
擬握陂龍陟鳳台,厭聞遠雁一聲哀。
霜乾殷葉背林去,雨足黃雲歸谷來。
蕙幛可能留鶴宿,草堂終待覓榿栽。
有心培養山中桂,不束輪囷作散材。
擬續宣城志,難忘令尹賢。
庭空無獄訟,齋靜有詩篇。
心似秋雲遠,政如霜月懸。
活人最多處,饑歲作豐年。
擬賦歸田未有田,春風聊泛剡溪船。
青山滿眼留儂住,處士茅茨阿那邊。
擬將身計入扁舟,縱得三公不黑頭。
病體已休輕賦鵩,機心如動輒驚鷗。
強看吳野江山醉,肯為春風花草愁。
所向乾坤皆客寓,可能與我更遲留。
擬從康樂公,雙躡登山屐,
晴夜宿天台,披雲看初日。
擬出罝羅再卜鄰,死生俄判兩吟身。
百年豈料逢今日,四海何由見此人。
吳地有園花已盡,楚山無塚草空春。
一篇幽憤時時讀,風雨寒燈夜獨親。
擬把吟篇倚閣休,見梅時復上心頭。
家貧寺免抨{朝月換}苦,詩債還添一段愁。
擬為紅蕖棹綠波,那知一夜作霶。
風狂俄失雲中樹,雨漲全無水面荷。
尋壑勝游先自減,泛湖樂事又多磨。
老懷自度無閒處,且向尊前強笑歌。
擬嚼枝頭蠟,驚香卻肖蘭。
前村深雪裡,莫作嶺梅看。
擬上籃輿散百憂,素交排闥且淹留。
情親各出三年字,身老猶憐一日秋。
客舍自晴黃葉雨,鍾山不動白雲遊。
持螯快飲成今會,大有齊盟在後頭。
擬尋岣嶁看蟠螭,且解青鞋濯禹溪。
弔古猶疑九枝柏,談禪且問一莖虀。
虎抓崖樹供僧爨,猿摸廊碑認客題。
應接溪山無好句,滿林空羨亂蟬嘶。
擬拉陶潛入社,不消王翰卜鄰。
有夢通華胥國,無德薰晉鄙人。
擬向江南去,能忘塞北居。
清霜千樹殺,白髮一行疏。
著眼江湖窄,傷心歲月虛。
亂愁消短燭,深憶故園書。
擬駕奇肱閱四方,轉頭又是海生桑。
雁雖有帛難尋漢,猴縱無緋肯拜梁。
泱漭黃流翻地軸,屈盤紫氣貫天章。
篋中留取秋蘭佩,不識人間有水蒼。
擬酌松根泉,先酹松下土。
甌犧副都籃,拾薪自煎煮。
一杯復一杯,並酌連四五。
寄謝山中人,腹痛不累汝。
擬上高峰最上頭,籃輿已賃又還休。
舊來詩眼如今別,添與江南一段愁。
擬求冰雪向劉叉,琢作方壺不帶瑕。
要把露華和月貯,將歸書室浸梅花。
擬龍山、把酒酹西風,西風苦無情。似秋容不受,騷人登眺,特地慳晴。依稀兩三過雁,何處是方城。目斷危樓外,山遠煙輕。且對黃花一笑,歎浮生易老,樂事難並。喚遏雲低唱,簷溜任霏鈴。問何如、烏紗折角,把芳名、蓋取晉參軍。東籬下,陰晴不管,輸與淵明。
擬學鵬摶九萬風,誰知折翅鳥窠中。
至今秦望出前雨,血淚千林花淚紅。
漢字擬的釋義
擬
(形聲。從手,以聲。本義:揣度,猜測)
同本義 [conjecture]
擬,度也。--《說文》
行止而擬度焉。--《周禮·射人》注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易·系辭上》
先生說的可單是擬題?--《儒林外史》
又如:懸擬(憑空虛構);擬足(揣度腳步);擬度(揣度;推測);擬跡(揣度足跡);擬題(應試舉子揣度命題)
類似;比擬 [similar;analogous;compare]
復舉劍擬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擬:比劃,作砍的樣子。「擬」後有「於」省略。客用劍向楚王一比劃,楚王的人頭就落到開水裡。--晉·干寶《搜神記》)
擬(擬)nǐ
⒈準備,打算:~辦。~往廣州。
⒉起草,初步設想:~稿。~訂。草~計劃。
⒊模仿,仿照:模~。~制。
⒋比,比劃,用兵器作殺人的樣子:比~。舉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