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憶朝除禫,俄驚夜徹幔
自堪從子住,何用與夫歸。
起隧新籐茁,重轝宿菵排。
通家只今盡,老淚逐風揮。
頗有客倉卒,初無具咄嗟。
家貧難辦素,人眾不烹茶。
此老來修供,茲辰並拜嘉。
小船橫一笛,風引入荷花。
頗覺參禪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靜處如何說,且坐清涼境界中。
頗有愛山心,山人交未深。
不知回俗駕,依舊入儒林。
樂處外何有,故書中可尋。
漁蓑歸得晚,風雨伴吾吟。
頗怪旄頭異,何曾玉色怡。
惡言聞佛耳,夷猾上堯眉。
河豈無清日,天曾有壞時。
嗣皇新纘禹,遺老喜還悲。
頗怪寒威一倍添,天花迴旋落層簷。
慵賡險韻偏工絮,自哂微官獨帶鹽。
問訊梅梢半封萼,爭看蝶舞不鉤簾。
小兒學誦封胡句,羔袖烘爐任附炎。
頗費東君巧,晚春才有芳。
森森紫毫束,艷艷粉囊張。
凡木難仝譜,猗蘭只有香。
花名傳樂府,雅調更悠揚。
頗聞四境有弦聲,雉傍人飛犬不驚。
在處棠陰應勿伐,等閒花判亦流行。
掞庭子盍摛新藻,絕廩□□□落英。
台府諸公衡尺審,春風薦子有誰爭。
頗覺今朝好,全無俗事關。
風清林鶴喜,雨霽野雲閒。
橘柚垂枝重,莓苔上砌斑。
芼羹挑野菜,風味不吾慳。
頗愛樂天齊物我,夢隨吟賞洛中橋。
桃花細馬載楊柳,半面春潮紅未消。
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前酒興豪。
領略正應胸次別,吟哦更覺筆端高。
頗厭低頭看文字,似曾有約到南山。
稍回妍暖日自喜,掃盡積陰天解顏。
便合與君聯騎出,更誰如我兩人閒。
相逢莫作傷時狀,且趁春光競往還。
頗聾早謝葛亮辟,少吃善著楊雄書。
籬風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疏。
今人相輕多匿笑,古人自許堪同調。
咀芹嚼藻泮有宮,先生手提終化龍。
頗憶三江遠,乘流意若何。
水深秋氣入,竹密雨聲多。
熟果當尊落,驚禽拂棹過。
柳陰催繫纜,欹枕聽漁歌。
頗愛峽江江上山,幾回陶冶付毫端。
眼中誰為善圖貌,貌與桐江相並看。
頗憶文房舊日題,余干水落弋陽溪。
平沙渺渺孤城在,朝暮猶聞山鳥啼。
頗怪風能急,還疑雨不成。
疏疏聞夜半,璀璀及天明。
安否妻子念,乖難兄弟性。
誰令負湖海,政使落蠻荊。
頗知藏曲折,故作小崢嶸。
一穟香已過,半山雲正橫。
頗愛楊瓊妝淡注。猶理螺鬟,擾擾松雲聚。兩翦秋痕流不去。佯羞卻把周郎顧。欲訴閒愁無說處。幾過鶯簾,聽得間關語。昨夜月明香暗度。相思忽到梅花樹。
頗憶高人相與閒,扁舟誰與趣公還。
杯行欸乃歌聲底,客坐參差帆影間。
多病扶攜新幾杖,平生契好舊湖山。
未容月轉各分手,醉語狂吟下碧灣。
漢字頗的釋義
頗
(形聲。從頁,皮聲。頁,人頭。本義:頭偏)
同本義 [oblique;be inclined to one side;slant]
頗,頭偏也。--《說文》
偏,傾斜,不平正 [inclined]
循繩墨而不頗。--《楚辭·離騷》
天不頗覆,地不偏載。--《史記·匈奴列傳》
無偏無頗,遵王之義。--《書·洪範》
又如:頗覆(偏至一側,只覆蓋一部分。喻偏頗不公平;傾覆,傾倒);頗迴(偏差不正);頗側(偏側,不正);頗緣(飾有斜紋的邊緣)
偏邪,不公正 [partial;prejudiced;biased]
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左傳·昭公二年》
朝廷不頗。--《荀子·臣道》
刑之頗纇。--《左
頗pō
⒈偏,偏差:偏~。
⒉很,稍微,相當的:~多。~似(很像)。山界~開(頗開:稍微開闊了一些)。~不容易。
────────────────—
頗pǒ 1.不可。
────────────────—
頗po 1.姓。明有頗廷相。見《明史·張承蔭傳》。
────────────────—
頗pi 1.參見"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