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石
浮海黃池近,還山白雪高。
禪如石佛樣,學帶楚人騷。
我欲懷金橘,師能遺木桃。
釣魚船上客,此句可連鰨
作者:文天祥
天王守太白,立國自有疆。
捨此復何之,已具浮海航。
作者:陳獨秀
江南目盡飛鴻遠,隱約羅浮海外山。
曾記盈盈秋水闊,好花開滿荔枝灣。
作者:薛能
疏拙自沉昏,長安豈是村。春非閒客事,花在五侯門。
道僻惟憂禍,詩深不敢論。揚雄若有薦,君聖合承恩。
舊論已浮海,此心猶滯秦。上僚如報國,公道豈無人。
巖隱懸溪瀑,城居入榻塵。漁舟即擬去,不待晚年身。
作者:嚴仁
飆車飛上蓬萊,不須更跨琴高鯉。砉然長嘯,天風澒洞,雲濤無際。我欲乘桴,從茲浮海,約任公子。辦虹竿千丈,犗鉤五十,親點對、連鰲餌。誰榜佳名空翠。紫陽仙、去騎箕尾。銀鉤鐵畫,龍拿鳳翥,留人間世。更憶東山,哀箏一曲,灑沾襟淚。到而今,幸有高亭遺愛,寓甘棠意。
作者:陳寅恪
殺人盈野復盈城,誰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紇馬,宣和浮海女真盟。
興亡總入連宵夢,衰廢難勝餞歲觶
五十八年流涕盡,可能留命見昇平。
作者:釋行海
老子窮通聽我吟,山中惟有我同心。
數莖白髮驚年老,幾度青燈戀夜深。
冰鎖蛟龍盤大澤,雲遮蘭蕙托幽林。
道行亦自東浮海,海國清風引梵音。
作者:完璞琦公
新種芭蕉繞石房,清陰早見落書床。
根沾零露北山潤,葉帶濕雲南澗涼。
得地初依蒼石瘦,抽心欲並綠筠長。
雨聲夜響巔崖瀑,晴碧朝浮海日光。
樗櫟自慚全壽命,楩楠合愧托巖廊。
觀身政憶維摩語,草字寧追懷素狂。
白晝棲遲吾計拙,青霄偃仰汝身強。
歲寒要使交期在,莫畏空山有雪霜。
作者:晁補之
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
既身不足以任責,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經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廁褰衣。
我行野而視天,覺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驅息奔。
背隍築室,面阪植門。
三綬從褫,圖書尚存。
忘瓠落之可憂,比浮海之為樽。
躒太初而游意,弊無極而雕顏。
反國蝸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轡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
識鳥鳴而物華,陶陽氣以流觀。
悟息淵而消枝,亦墐戶而俱環。
惟文字之幼工,則雖老而桓桓。
歸去來兮,彼河濱之善游。
或往學而喪生,復裡糧其安求。
善陶生之達情,不與世兮同憂。
實迷途其已遠,懼斯人之莫疇。
或待兔守株,或遺劍刻舟。
雖成事之不說,聚悔踰於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聞而逆流。
守一靜而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書一夜成四時。
子之歎川逝不留,頹光不可使東之。
韓終王子喬,汗漫難與期。
俯寸田之荊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慚不樂於唐詩。
悟死生之如夢,亙今古而無疑。
作者:徐震
阿房宮殿對南山,閣道縈迴霄漢間。
伯業終隨烽火盡,遊魂俄載屬車還。
三千童女空浮海,十萬貔貅已入關。
留得當年遺恨在,長城血淚土猶斑。
作者:孫華
天兵壓境,陳宜中啟請太后,欲請三宮浮海,且雲舟航已
具。
後曰:「臨安十萬百姓,能盡載否?」遂迎王師。
莫向登臨起歎吁,故宮今是梵王都。
麒麟馺娑荒荊棘,鸚鵡頻伽張苾芻。
輦道久無黃曲蓋,寢垣誰置白浮屠。
望江亭子依然好,時有胡僧置酒壺。
作者:晏殊
未暇南浮海,何妨夜把螯。
作者:強至
一聲殘角繞千門,霜氣涵空亂宿氛。
車馬往來無僻地,星河收去有閒雲。
餘生慘淡身宜佚,人事崎嶇足反勤。
漸喜太陽浮海面,群鴉鳴噪尚紛紛。
作者:梅堯臣
淮光抱城去,山翠落樽前。
魯叟欲浮海,楚人休問天。
野雲將拂幔,水鳥不驚船。
歷覽誰能賦,今聞太守賢。
作者:張伯玉
令狐太守好權奇,畫樓新建月波暉。
風光似逐水仙去,物色如從雲漢歸。
春澹瀛洲浮海曲,濤驚渤澥起天圍。
從今便作月波唱,醉折姮娥金縷衣。
作者:方回
君家兩參預,漢代韋平民。
留耕而耕存,惟有是以似。
乃祖忠文公,補天扶國是。
乃父敬愍侯,浮海將使指。
直諫炳遺稿,大節燁信史。
神遊天地間,不亡何謂死。
先人前甲戌,忠文榜下士。
一升上雲端,一沉墮井底。
老夫近乙亥,敬愍守吾裡。
朱轓過桐江,共飲釣台水。
英英玉樹郎,世濟元凱美。
忠文既有孫,敬愍又有子。
邂逅忽相逢,不意聞正始。
貯胸逾萬卷,運肘動百紙。
華年弱冠近,緊官半刺比。
長風破巨浪,未易測涯涘。
契好詎敢論,臭味差足恃。
異時吳閶游,小舟或一艤。
相門復生相,貽厥有如此。
乃知吾家兒,不過豚犬耳。
作者:趙蕃
往年敵來如破竹,九州泛若浮海粟。
鄭公仗節守馮翊,毅然可殺不可辱。
飄流南浮適茲裡,平生行事耳目熟。
幾回下馬過其墳,溪水洄洄抱山足。
季孫甚才恥為吏,哦詩欲效雲台谷。
四篇贈我勞我行,入手為之三過讀。
君家涇縣亦工此,知者尚稀凡眼肉。
會看入洛似機雲,不應如我但碌碌。
作者:朱長文
九曲堙淪茂苑荒,吳人誰復怨吳王。
莫言故國千秋遠,知是仙家幾日長。
湖上只誇浮海相,裡中休笑佼顰娘。
舊時芳徑今猶在,但屬漁樵自采香。
作者:袁說友
古柏修篁萬木顛,盤山百折叩真仙。
便疑腳踏如來地,已覺身游洞府天。
空翠遐觀浮海日,偃雲時汲濯纓泉。
我來只恨無仙骨,未必丹爐不再燃。
作者:敖陶孫
今我不樂游四方,夙昔已具浮海航。
十年點化鷗心性,一生正坐虎文章。
海山未必盡佳處,往與蜑子收漁粱。
夢中了了說吳楚,山川如掌今羊腸。
讀書南鄰索檳榔,原頭污邪豚酒香。
何時攝衣上公堂,蛤蜊含漿魚尾黃,
客從南來勤寄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