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元量
南嶽陰陰松道涼,又騎站馬望荊襄。
山中老柏滴寒翠,江上危峰撐夕陽。
昔往不堪經灩澦,此行重得看瀟湘。
三宮萬里知安否,何日檀欒把壽觴。
作者:姚勉
簷珠瀝瀝雪初晴,酒滴寒槽雜溜聲。
旋釂梅花斟夜月,人間那得個般清。
作者:張詠
昔同白日昇穹碧,還同水國司民籍。
三年不見頻寄書,兩月相過忘行役。
桃花江上雪霏霏。黃鶴樓中風力微。
幽勝逼人魂欲飛,此時不醉無與歸。
人間美事應有主,別馬蹄沾邊塞土。
南樓一望心淒迷,昨夜疏簷滴寒雨。
休誇筆力敺真風,勿憶雲山千萬里。
但偶四風一行雁,殺青相問莫辭慵。
作者:寇准
長門秋夜雨,窗外滴寒聲。
悔不先辭輦,應無別恨生。
作者:黃巖孫
卓道當年愛此峰,直於頂上駐禪筇。
巖深疑有仙人宅,地僻全無俗客蹤。
罅石引泉圍古屋,斷煙拖露滴寒松。
夜來冷枕蒲團睡,夢破一聲殘月鐘。
作者:李覯
一樹摧殘幾片存,欄邊為汝最傷神。
休翻雨滴寒鳴夜,曾抱花枝暖過春。
與影有情唯日月,遇紅無禮是泥塵。
上陽宮女多詩思,莫寄人間取次人。
作者:周弼
玉樹分明照夕流,粉痕翻為碧苔留。
三更枝上玲瓏雨,亂滴寒香一夜愁。
作者:連文鳳
西風一夕送殘蟬,老景情懷更惘然。
蘆荻病中秋瑟瑟,家山夢裹路綿綿。
空城點滴寒沙雨,故國淒迷斷礎煙。
待得鶴歸華表上,可堪人世又千年。
作者:李縝
酥滴寒英露滴香。
作者:方岳
曉傍蒼崖,滴寒露、研朱點易。五十四卦為歸姝,惟幽人吉。彼美人兮春上下,如吾徒者山南北。辨一生、堅壁臥煙霞,詩無敵。人間世,膠中漆。功名事,刀頭蜜。放乾坤醉眼,看朱成碧。曾共梅花相爾汝,僅教雪後無消息。莫怕寒、容易嫁東風,春狼藉。
作者:項安世
多謝新詩起鈍頑,扣門佳夢忽驚殘。
句中解貌秋霖苦,讀罷猶聞夜滴寒。
誰道貴游無世話,君今清尚更儒酸。
向來白賀風流在,勉立修名後代看。
作者:秦韜玉
涼風吹雨滴寒更,鄉思欺人撥不平。長有歸心懸馬首,
可堪無寐枕蛩聲。嵐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早晚身閒著蓑去,橘香深處釣船橫。
作者:薛能
半夜覺松雨,照書燈悄然。河聲才淅瀝,舊業近潺湲。
坐滴寒更盡,吟驚宿鶴遷。相思不相見,日短復愁牽。
作者:李彌遜
百念輕冰已著湯,解纓何必濯滄浪。
欲收一滴寒潭水,散作人間無盡涼。
作者:廉氏
淒淒北風吹鴛被,娟娟西月生蛾眉。
誰知獨夜相思處,淚滴寒塘蕙草時。
作者:盧氏
蜀道青天煙靄翳。帝裡繁華、迢遞何時至。回望錦川揮粉淚。鳳釵斜嚲烏雲膩。鈿帶雙垂金縷細。玉珮玎璫,露滴寒如水。從此鸞妝添遠意。畫眉學得遙山翠。
作者:釋文珦
秋雨滴寒竹,主人魂夢清。
客來聽未慣,認作打篷聲。
作者:金大輿
籬落豆花滿,階除蒼蘚多。
微雲翻早雁,輕雨滴寒莎。
負手看青竹,牽衣愛綠蘿。
蕭條揚子宅,獨酌有長歌。¤
作者:王炎
隔岸好山羅數峰,繞簷修竹添深叢。
雲溪有此兔一窟,將雛德曜隨梁鴻。
一饑難忍出謀食,志郁不伸成怪松。
彼美湓城二君子,昔未識面先聞風。
一如龍媒氣深穩,不鶩捷徑行匆匆。
管城之外別用志,懶哦五字吳江楓。
動中養定自有道,須豈不白顏甚紅。
一如鵷雛出丹山,律呂節奏藏於胸。
即之肅肅又盎盎,意在寥廓觀鴻蒙。
蹣跚勃窣我何者,亦許附在交遊中。
少時浪跡鹿在藪,垂老能言鸚入籠。
心官鄙訓如膩垢,見此水鏡一洗空。
霏霏伏雨濕楊柳,滴滴寒露凋芙蓉。
日月逝矣足可惜,夢魂不入槐安宮。
破觥暖浪侵浮蟻,小鼎生煙明宛虹。
為公更作商聲歌,朔風慘淡吹葭蓬。
精金美玉有定價,歎息鉅眼無坡翁。
作者:齊己
唸唸念兮入惡易,唸唸念兮入善難。唸經念佛能一般,
愛河竭處生波瀾。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晝不出夜不睡。
心心緣經口緣字,一室寥寥燈照地。沉檀卷軸寶函盛,
薝卜香熏水精記。空山木落古寺閒,松枝鶴眠霜霰干。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捶打紅琅5至ㄆ叨湟皇?/p>
折,
朵朵似君心地白。又恐天風吹天花,繽紛如雨飄袈裟。
況聞此經甚微妙,百千諸佛真秘要。靈山說後始傳來,
聞者雖多持者少。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舜弦和雅熏風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爭不遣碧空中有龍來聽,有鬼來聽。亦使人間聞者
敬,
見者敬。自然心虛空,性清淨。此經真體即毗盧,
此雲種種光,雪嶺白牛君識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