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回
魯國多逢掖,周官設象胥。
精言通九譯,博學本三余。
職冷冰相似,心清水不如。
負才宜大用,別有腹中書。
作者:楊基
黃梅雨晴桑重綠,南風楝花開蔌蔌。
故人謁我此山隈,帶束烏犀帽輕縠。
入門相顧如夢寐,名姓雖忘面仍熟。
久之稍稍憶舊遊,尚恐非真問童僕。
遂昌先生客滿座,君時雄辯眾賓服。
先生博學且敬君,況我才疏敢相逐。
蘇台一別已十載,世事飄如電經目。
羨君遊俠印屢懸,嗟我巢傾卵俱覆。
去年謫官向河洛,手腳酸皸雙鬢禿。
歸來親友半死生,不意逢君此江曲。
摩挲老眼為君喜,更覺君顏美如玉。
龍江花落乳燕飛,芙蓉葉大筍過竹。
殺雞沽酒招我飲,爛醉頹然坦其腹。
深情密意語未終,舟楫匆匆去何速。
臨流索我題詩送,詩句難工羞再讀。
廬山東來五老峰,大孤小孤青亂矗。
著我茅茨一二間,悠然醉把東籬菊。
作者:趙蕃
我游尖峰回,一步成數憩。
仰攀松夭矯,俯睨石贔屭。
路窮入平野,飛鳥迎決眥。
廬舍半茅瓦,阡陌相櫛比。
謂皆耕稼徒,不復問名字。
那知君子居,乃在青山際。
聽君談所宅,悟我曾略至。
時猶未識面,豈得漫通刺。
都城一邂逅,草木同臭味。
我旋反林棲,君適寓古寺。
肯來稚子師,歷歲殆逾二。
既均手足親,又篤朋友義。
去年君還歸,城闉直童騎。
楮生分草余,鱘鮓動食指。
今年我屬疾,故舊多遐棄。
愧君不憚勞,沖暑到溪次。
買肉烹伏雌,芼姜仍著豉。
無資鹿脯求,竟是豬肝累。
以我病苦渴,榴實富汁滓。
纍纍解包裹,其大蓋絕市。
勸我養形神,勉我進藥餌。
裴回晝難別,展轉宵失寐。
分攜六十日,顧我病只爾。
雖雲間何闊,戀戀曾莫置。
惟君名家駒,少日便千里。
賦成驚老生,謂敵相如誼。
姜侯號博學,無忌稱酷似。
我嘗叩疑闕,應答罔不記。
江流濫觴來,層台累土起。
如君之於學,何但一第已。
獨聞家素貧,慈親下妻子。
躬耕不自給,負米常遠致。
願君力勉旃,事固有堂陛。
高賢昔未遇,勤苦類如此。
我行下吳會,破蠹且料理。
念將一過君,薄酒期共醉。
又恐飯與芻,未免為君費。
不然君即我,會於章老氏。
素書久不往,往亦難盡意。
詩以道鄙懷,因焉論夙契。
作者:鄭谷
公堂瀟灑有林泉,只隔苔牆是渚田。宗黨相親離亂世,
春秋閒論戰爭年。遠江驚鷺來池口,絕頂歸雲過竹邊。
風雨夜長同一宿,舊遊多共憶樊川。
作者:歐陽光祖
黃帝史倉初作書,依類象形書亦疏。
獸蹄鳥跡頗奇怪,乾端坤倪微發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體制漸與蒼史殊。
秦兼七國有天下,混一土字同書車。
趙高采歷競新作,胡母博學誇宏模。
是時小篆方挺出,蒼籀字畫勤芟除。
雲陽系囚變隸體,世喜簡便爭奔趨。
人文日巧偽日勝,古意自此皆荒蕪。
嶧山野火惟焦蘇,苦縣光和碑亦無。
宣王石鼓後來出,真贗莫訂徒嗟吁。
陽冰凜凜及前輩,字骨瘦硬中敷腴。
潮乎下筆亦清切,杜陵謂與李蔡俱。
寂寥恍已隔千載,游心藝苑惟長驅。
我朝巨筆惟章徐,武夷近數延陵吳。
吳君心近覷天巧,瘦不露骨肥不粗。
小字銀鉤鐵畫如,大字龍蛇相鬱紆。
上窮羲黃下秦漢,掎摭彝鼎並盤盂。
知音惜無浣花老,侯門欲曳鄒陽裾。
勸君行矣勿留滯,識真四海多通儒。
莫學婦人寫陰符,莫作奇字索酒沽。
作者:蔡邕
伊余有行。
爰戾茲邦。
先進博學。
同類率從。
濟濟群彥。
如雲如龍。
君子博文。
貽我德音。
辭之集矣。
穆如清風。
作者:曾幾
誠明猶博學,直諒更多聞。
休父中興傑,宣王上聖君。
精忠自金石,感會合風雲。
不謂生芻奠,今來下馬墳。
作者:陳淳
泛觀事物間,是理真卓卓。
無一非吾事,要在博所學。
作者:牟巘五
散發披襟頗自由,野麋見客忽驚投。
新詩生怕將愁至,博學何妨與藝游。
未說天邊金彈子,試尋城外土饅頭。
不然且學伯倫醉,荷插相隨死便休。
作者:陳普
事理紛紛未易窮。其間脈終要通融。
能於博處知其約,漸次收功一貫中。
作者:李流謙
荒亭舊刻書火池,火從水出如燎脂。
五行生剋謬常理,異事儻恍令人疑。
居人只言數里近,驅車欲前仆夫慍。
誰能博學辨癡龍,寄我此詩聊一問。
作者:白居易
天上中台正,人間一品高。
[中書令上應中台,司徒官一品。]
休明值堯舜,勳業過蕭曹。
始擅文三捷,終兼武六韜。
[進士及第、博學、制策連登三科。]
動人名赫赫,憂國意忉忉。
蕩蔡擒封豕,[吳元濟也。]平齊斬巨鰨[李師道也。]
兩河收土宇,四海定波濤。
寵重移宮龠,恩新換閫旄。
[自東都留守授北京留守。]
保厘東宅靜,守護北門牢。
[周公、召公東治洛邑。]
晉國封疆闊,并州士馬豪。
胡兵驚赤幟,邊雁避烏號。
令下流如水,仁沾澤似膏。
路喧歌五褲,軍醉感單醪。
將校森貔武,賓僚儼雋髦。
客無煩夜柝,吏不犯秋毫。
神在台駘助,魂亡獫狁逃。
德星銷彗孛,霖雨滅腥臊。
烽戍高臨代,關河遠控洮。
汾雲晴漠漠,朔吹冷颾颾。
豹尾交牙戟,虯鬚捧佩刀。
通天白犀帶,照地紫麟袍。
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葡萄酒出太原。]
銀含鑿落盞,金屑琵琶槽。
遙想從軍樂,應忘報國勞。
紫微留北闕,綠野寄東皋。
[中書令即紫微令也。綠野堂在東都午橋莊也。]
忽憶前時會,多慚下客叨。
清宵陪宴話,美景從游遨。
花月還同賞,琴詩雅自操。
朱弦拂宮徵,洪筆振風騷。
近竹開方丈,依林架桔槔。
春池八九曲,畫舫兩三艘。
徑滑苔黏屐,潭深水沒篙。
綠絲縈岸柳,紅粉映樓桃。
[皆午橋莊中佳境。]
為穆先陳醴,招劉共藉糟。
[居易每十齋日在會,常蒙以二勒湯代酒也。劉夢
得也。]
舞鬟金翡翠,歌頸玉蠐螬。
盛德終難過,明時豈易遭。
公雖慕張范,帝未捨伊皋。
[張良、范蠡。]
眷戀心方結,踟躕首已搔。
鸞皇上寥廓,燕雀任蓬蒿。
欲獻文狂簡,徒煩思郁陶。
可憐四百字,輕重抵鴻毛。
作者:蘇軾
李台卿,字明仲,廬州人。
貌陋甚,性介不群,而博學強記,罕見其比。
好《左氏》,有《史學考正同異》,多所發明。
知天文律歷,千載之日可坐數也。
軾謫居黃州,台卿為麻城主簿,始識之。
既罷居於廬,而曹光州演甫以書報其亡。
台卿,光州之妻黨也。
我初未識君,人以君為笑。
垂頭若病鶴,煙雨霾七竅。
敝衣來過我,危坐若持釣。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語妙。
徐徐涉其瀾,極望不得徼。
卻觀元嫵媚,士固難輕料。
看書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我老多遺忘,得君如再少。
從橫通雜藝,甚博且知要。
所恨言無文,至老幽不耀。
其生世莫識,已死誰復吊。
作詩遺故人,庶解俗子譙。
作者:王之道
新詩等絺繡,文采照座右。
猶憐繼絕唱,崢嶸競高秀。
詞源眉山長,句法杜陵舊。
相從今老矣,豈獨歌邂逅。
香林在何許,溢沸發巖竇。
其流漸清溫,脈助草木茂。
歲旱添苗槁,一溉十倍收。
追遊記疇昔,我僕苦痛疚。
別來隔兵火,荊榛掛猿狖。
溫溫自然湯,蠲痾古非謬。
我聞泉所發,江海遠相透。
其溫本硫黃,氣味自同臭。
大哉無礙浴,天地不輕授。
嚴霜與列日,冬夏特異候。
人生困凌薄,往往少中壽。
飄飄澡雪力,狴犴忽蒙宥。
春寒不喜出,塊坐撥殘槱。
晦陰又連朔,夜雨屢通書。
誰能慰窮愁,邵州有賢守。
開篋出大軸,令我和其後。
此意重虛辱,勉強忘固陋。
呂候卿相家,博學靡不究。
會當似前人,嘉猷日告後。
君看華清宮,海淫似招寇。
當年從千官,車馬所奔輳。
漁陽一炬火,曾不半錢售。
爭如寄僧房,泠泠灩苔甃。
常遂塵土濯,永免脂粉漱。
作者:項安世
古來王謝家,生長習見聞。
人言不學問,楚楚自超群。
君侯妙質廩,博學而多文。
如玉作璠璵,可以奉明君。
作者:張九成
遊遍諸侯志不伸,困窮幾與死為鄰。
大哉博學稱夫子,獨有當時一黨人。
作者:劉克莊
狂胡昔犯高安郡,井邑皆經蹀血餘。
兒童猶記馴治化,盜賊能全白鶴居。
子政子駿皆博學,公是公非各著書。
侍郎鼎貴殿諸老,劉氏愈蕃而大歟。
作者:宋太宗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
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
消息蹤由無縱恣。紙為陣,
筆為槊,將軍須是有謀略。
墨要乾研清神思,點畫臨時要廓落。
形勢奇狀似龍蛇,平頭大小宜斟酌。
曲須曲,直須直,
意氣方剛須雅飾。閒暇規矩有指歸,
圓轉楷模堪法則。堪法則,
有遲速,相鉤相連光熠目。
古隸參雜故不拘,顛草縱橫似花蔟。
偃仰莫把筆鋒挫,先須順{左走右歷}回收左。
經心健硬曉浮沈,鏗鏘啟發勿怠墮。
研窮體象貌亦同,博學精微先賢播。
化陰陽,勢出矣,
藏頭護尾深有理。稟乎人性是常情,
遞相映帶可行止。遲澀飛動似玲瓏,
慢引急牽如流水。上捺下挑猛如虎,
蜂腰鶴膝不堪睹。壯士屈臂鳳皇飛,
張弓發箭勝於弩。提撕秘思不可傳,
常存形影勿孤露。勿孤露,
誰別辨,羲之平穩積壓深淺。
自然觀察往還來,斗回角立能驅遣。
痾瘵纏身,溺水這禽。
長似死蛇,短似暇螅
古人最慎,愚蒙大忌,
名為不嘉。
作者:陳棣
博學該群籍,飛聲藹上庠。
巍科曾疊貫,要路遂橫翔。
策府登清選,銓曹得望郎。
九重方簡在,一鑒遽雲亡。
作者:黃庭堅
老憶夷門老將,當年許我忘年。
博學似劉子政,清詩如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