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軾
蘇州定慧長老守欽,使其徒卓契順來惠州,問予安否,且寄《擬寒山十頌》。
語有璨、忍之通,而詩無島、可之寒,吾甚嘉之,為和八首。
左角看破楚,南柯聞長滕。
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崎嶇真可笑,我是小乘僧。
鐵橋本無柱,石樓豈有門。
舞空五色羽,吠雲千歲根。
松花釀仙酒,木客饋山飧。
我醉君且去,陶雲吾亦云。
羅浮高萬仞,下看扶桑卑。
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
從來性坦率,醉語漏天機。
相逢莫相問,我不記吾誰。
幽人白骨觀,大士甘露滅。
根塵各清淨,心境兩奇絕。
真源未純熟,習氣餘陋劣。
譬如已放鷹,中夜時掣紲。
誰言窮巷士,乃竊造物權。
所見皆我有,安居受其全。
戲作一篇書,千古發爭端。
儒墨起相殺,予初本無言。
閒居蓄百毒,救彼跛與盲。
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橫。
區區效一溉,豈能濟含生。
力惡不己出,時哉非汝爭。
少壯欲及物,老閒餘此心。
微生山海間,坐受瘴霧侵。
可憐鄧道士,攝衣問呻吟。
覆舟卻私渡,斷橋費千金。
淨名毗耶中,妙喜恆沙外。
初無往來相,二土同一在。
雲何定慧師,尚欠行腳債。
請判維摩憑,一到東坡界。
作者:曾鞏
江海多年似轉蓬,白頭歸拜未央宮。
堵牆學士驚相問,何處塵埃瘦老翁。
作者:李流謙
筆陣旗開豹繞竿,敢持一鏃傍門闌。
朅來戲作鳧飛舄,老去嫌為蚋聚酸。
塵土簿書慵掛眼,瓊瑤文字喜彫肝。
寄牋閶闔誰相問,九虎近人毛骨寒。
作者:白居易
欲上瀛州臨別時,贈君十首步虛詞。
天仙若愛應相問,可道江州司馬詩。
花紙瑤緘松墨子,把將天上共誰開?
試呈王母如堪唱,發遣雙成更取來。
作者:汪元量
只見空城不見台,客行搔首重徘徊。
風雲舊日龍南渡,宇宙新秋雁北來。
三國衣冠同草莽,六朝宮殿總塵埃。
交遊相見休相問,把手江頭且一杯。
作者:王寵
春到江南春可憐,東郊西郭得春先。
初飛蛺蝶猶疑夢,忽見梅花各問年。
鸚鵡洲邊芳草積,鳳凰樓下百花然。
王孫拾翠爭相問,美女尋春總獻妍。
千金買得飛龍馬,八寶裝成軟玉鞭。
啼鳥亂群還自對,游絲爭繞暗相牽。
勾吳樓閣如天上,別有紅妝笑相向。
雲屏珠箔正昭回,錦樹瓊花次第開。
傾國能誇《神女賦》,凌雲還有茂陵才。
欲移角枕鮫綃帳,先掛冠纓翡翠釵。
春色年年歸有期,勸君須惜少年時。
春去春來人不見,花開花落日相思。
昨日朱顏渾似玉,今朝白髮已如絲。
年年暗受傷春病,不與楊花燕子知。
作者:杜范
新篘盎盎瀉瓊晶,照我襟懷徹底清。
多謝白衣相問勞,舉杯無語不勝情。
作者:皮日休
孫子荊家思有餘,元戎曾薦入公車。百篇宮體喧金屋,
一日官銜下玉除。紫府近通齋後夢,赤城新有寄來書。
因逢二老如相問,正滯江南為魚兔魚。
作者:張經
極浦一帆回,招招近岸開。
倚船試相問,莫是故鄉來。
作者:郭詎
大官無悶。剛被傍人、竟來相問。又難為□□敷臣。且只將、甘草論。樸消大戟並銀粉。疏風緊。甘草閒相混。及至下來,轉殺他人。爾甘草、有一分。
作者:薛素素
良夜思君歸不歸,孤燈照客影微微。
攜來獨枕誰相問,明月空庭淚濕衣。
作者:許月卿
妖冶來奔夜色昏,毅然絕谷有神明。
春融庭畔一簾柳,秋滿湖邊萬頃雲。
蕩滌胃腸無穢濁,洞明空色有真清。
陳樓相問胡盧處,本事方書世並行。
作者:馬戴
領得賣珠錢,還歸銅柱邊。
看兒調小象,打鼓放新船。
醉後眠神樹,耕時語瘴煙。
又逢衰蹇老,相問莫知年。
作者:戴叔倫
插鬢茱萸來未盡,共隨明月下沙堆。
高緇寂寂不相問,醉客無端入定來。
作者:林景熙
余子紛紛氣可吞,青霄萬里合孤騫。
藻芹池冷三年客,絲竹堂高幾世孫。
前輩修名似山鬥,斯文清氣在乾坤。
故人要路如相問,為說蒼苔獨閉門。
作者:項斯
省中重拜別,兼領寄人書。已念此行遠,不應相問疏。
子城西並宅,御水北同渠。要取春前到,乘閒候起居。
作者:胡宗仁
家住青溪曲,春深花竹迷。
君來若相問,直過石樑西。
屋壁峰陰合,門籬槿葉齊。
蕭然半迂事,課水灌園畦。
作者:薛嵎
白髮茅茨下,耰鋤力未衰。
兒孫收滯穗,雞犬入寒籬。
俗樸人家善,山深井稅遲。
能言耆舊事,相問坐移時。
作者:蘇軾
慇勤去年月,瀲灩古城東。
憔悴去年人,臥病破窗中。
徘徊巧相覓,窈窕穿房櫳。
月豈知我病,但見歌樓空。
撫枕三歎息,扶杖起相從。
天風不相哀,吹我落瓊宮。
白露入肝肺,夜吟如秋蟲。
坐令太白豪,化為東野窮。
餘年知幾何,佳月豈屢逢。
寒魚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
(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歲與子由會於此。
)歌君別時曲,滿座為淒咽。
留都信繁麗,此會豈輕擲。
鎔銀百頃湖,掛鏡千尋闕。
三更歌吹罷,人影亂清樾。
歸來北堂下,寒光翻露葉。
喚酒與歸飲,念我向兒說。
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
但見古河東,蕎麥如鋪雪。
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斷絕。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清。
(舒煥試舉人鄆州。
)鄭子向河朔,(鄭僅赴北京戶曹。
)孤舟連夜行。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頓起來徐試舉人。
)趙子寄書來,水調有餘聲。
(今日得趙杲卿書,猶記余在東武中秋所作《水調歌頭》。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難合併。
回顧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
(故人史生為余言:嘗見海賈雲中秋有月,則是歲珠多而圓,賈人常以此候之,雖相去萬里,他日會合相問,陰晴無不同者。
)天公自著意,此會那可輕。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作者:吳融
六載抽毫侍禁闈,可堪多病決然歸。
五陵年少如相問,阿對泉頭一布衣。